2025年5月3日,新加坡舉行國會大選,總理黃循財與妻子呂子蕊前往投票。路透社
新加坡今天(5/3)舉行國會大選,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預料將繼續掌權,但在反對勢力漸增的情況下,這場選舉仍被視為對人民行動黨的支持度測試,該黨的得票率勝幅、席次是否會再減少,將是觀選重點。
半島電視台、《
紐約時報》、
路透社報導,新加坡自1965年宣布獨立以來,人民行動黨(PAP)每次大選都獲勝,但在2020年的上屆大選中,得票率已接近歷史新低,顯示新加坡社會越來越渴望「有競爭的民主」。
新加坡的法定投票年齡為21歲,強制規定所有公民均須投票。今天的選舉預計將有276萬人投票,投票所將於晚間8時關閉,預計週日凌晨才會公布結果。
2025年5月3日,新加坡選民大排長龍等待投票。美聯社
本屆大選除了是對執政黨的民意測試之外,也被認為是對新任總理黃循財的公投。黃循財去年才自主動交棒的前總理李顯龍手中接任總理。
生活成本上升引民怨政治觀察家幾乎一致認為,反對派的勢力正在上升,因為人民行動黨應對生活成本上升的表現令人民不滿。
競選期間,主要反對黨「工人黨」(Workers' Party)的造勢大會吸引大批選民。不過現年48歲的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Pritam Singh)一再公開保證,該黨角逐的席位不足以組成政府,只是認為新加坡需要更平衡的政治體制。
本次大選將選出97席國會議員,46%的候選人來自人民行動黨,上屆贏得10席的工人黨,本屆派出26位候選人參選。
在該黨上週舉行的首次造勢大會上,畢丹星說:「國會裡有反對黨時,你們發出的另一種聲音才會被政府聽見。」
2025年4月28日,新加坡主要反對黨工人黨舉行競選集會,吸引大批群眾。路透社
2025年4月28日,新加坡主要反對黨工人黨舉行競選集會,秘書長畢丹星上台致詞。路透社
已失業半年的54歲選民Steven Yeong也表達類似看法:「我希望看到國會裡有更健全的辯論,有更多代表不同的聲音的民代。」他憂心的另一個問題是「政府讓高學歷外國人太容易和我們競爭工作機會」。
黃循財:人民行動黨才是穩定力量新加坡5年前舉行大選時,正值新冠疫情危機,執政黨自詡為帶領國家度過疫情的穩定力量。本屆大選的訴求也如出一轍,只是這次面對的危機,是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關稅戰。
黃循財在選戰中主張,要應對美中貿易戰和美中關係緊張的情勢,需要「政府內部已經(與美中兩國)建立信任與雙邊關係的人」。
2025年5月3日,新加坡舉行國會大選,276萬名選民將投下選票。路透社
黃循財重申人民行動黨的一貫說法:該黨長久以來為人口近600萬的新加坡帶來穩定與繁榮,使其成為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
不過,許多新加坡百姓如今已不再感到富裕。儘管新加坡資產超過百萬美元的人數已超越倫敦,瑞銀(UBS)的數據也顯示,自2008年至2023年,新加坡的平均財富已翻倍,但財富中位數卻下滑1.8%。
44歲的健身教練陳先生直言,貧富差距正大幅擴大。他形容自己的家庭屬於中下階層,妻子是小販,「我擔心我們孩子的未來,無論是住房還是生活成本」。
貧富差距擴大 菁英主義引憂慮陳先生也提及,新加坡政府的菁英主義問題日益嚴重,部長級官員年薪達數百萬新幣,政府高層與人民之間越來越脫節。他說:「我擔心政府在帶領國家前進時,也遺漏了很多人。」
2025年5月3日,新加坡舉行國會大選,276萬名選民將投下選票。美聯社
人民行動黨在上次大選中破紀錄減少10個國會席次。之後政府加強社會福利,提供失業補助,也發放日常開支補貼券。但生活成本上升、消費稅上調、住房負擔能力下滑等問題,仍持續引發民怨,也成為反對派聚焦的議題。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反對派在本屆大選中能取得更多國會席次,未來幾年或許能看到新加坡的政治格局出現改變。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藍平兒(Lam Peng Er)預期,人民行動黨在選舉中的整體支持度將逐屆下滑。
他向路透社表示:「如果人民行動黨的得票率下降到57%或58%,新加坡人會驚訝嗎?沒有人會覺得意外。我甚至認為,人民行動黨也不會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