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吃生魚片小心!南韓今年首測出致死率50%「創傷弧菌」 較去年提前一週

    2025-04-23 14:14 / 作者 李鎮宇
    圖為首爾魚市場,與細菌檢測活動無關。路透社資料照
    據南韓媒體今天(4/23)報導,南韓今年首度在西海岸海水中檢測出「創傷弧菌」,為今年首度檢測到該細菌,較去年時間點提前一週,分析指出,由於全球暖化,預計驗出創傷弧菌的時間點會逐年提早。專家指出,若感染該細菌,引發敗血症,致死率高達50%,民眾應避免生食魚類或貝類。

    據《東亞日報》報導,南韓全北特別自治道保健環境研究院昨天宣布,今年首度在全羅北道西海岸,檢測出「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保健環境研究院從4月至10月,每週會定期至群山市、高敞郡、扶安郡等西海岸區域,對創傷弧菌進行監測。

    報導指出,研究院於4月14日,在採集的西海岸海水中,檢測出創傷弧菌,為今年首度檢測到該細菌,去年首度檢測到這種細菌的時間點,為4月23日,今年的時間提早了一週左右。

    分析指出,時間提早的原因就是全球暖化,創傷弧菌在海水溫度高於18度的環境下,會快速繁殖,因此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嚴峻,檢測出該細菌的時間,也會逐年提前。

    創傷弧菌可能引起敗血症,發病後致死率高達50%,感染案例多集中於海水溫度上升的夏季,過去南韓許多人的染病原因,是食用西海岸地區的魚類或貝類。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創傷弧菌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感染創傷弧菌的潛伏期,平均為12至72小時,主要症狀包括:發燒、畏寒、血壓下降、嘔吐及腹瀉等,接著在24小時內,會出現皮膚腫脹、發紅、潰瘍等狀況,蔓延速度相當迅速。

    專家提醒,如果是患有肝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要特別小心,若要防止感染,應避免食用生魚片,在食用魚類及貝類之前,加熱至攝氏85度以上,並在5度以下的低溫環境中保存食物。另外,也不要讓皮膚的傷口接觸到海水。
    李鎮宇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