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港口貨櫃。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週一(10日)迅速簽發了對鋼鋁課徵25%的行政命令,並表示近幾天內很快就會推出針對全世界的「對等關稅」措施。對所有貿易夥伴課稅是川普競選的政策,現在的問題在於,這種關稅要怎麼實施。
與競選時不同,川普現在強調的對等關稅,指得是針對其他國家對美國課徵的關稅與貿易障礙,以對等的方式課稅回應。這與他競選時表示要對所有進口貨「齊頭」課徵10%到25%的關稅很不一樣。
在川普第一任期中就擔任要角,目前也是川普重要貿易顧問的納瓦羅(Peter Navarro),似乎是讓川普從「齊頭關稅」改為「對等關稅」的主要推動者之一。納瓦羅週二(11日)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說:「對等貿易是全世界最公平的作法。如果他們對我們欺騙作弊,我們不能容許這種事情發生。」
計算稅目是AI等級的難題要課徵對等關稅,就要計算出美國的貿易對手國對什麼商品、課徵了多少的關稅。而這已經是非常龐大的工作。
會計公司BDO國際的貿易專家派克(Damon Pike)指出,國際貿易大約有5000種不同的稅目品項,然後世界海關組織(WCO)有186個成員國,186套制度。所以要計算出這些稅目,至少就要統計5000乘以186的龐大細項,「這幾乎等於是個AI運算項目。」
而這還只是計算貨物稅率而已。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將包括他國對美國公司的限制市場進入、禁止競標特定公共領域標案、強迫合資等非關稅障礙,以及他國對美國企業加收的增值稅等稅目。綜合來看,計算將更加複雜。
行政命令仍要有適法性儘管共和黨人已經掌控了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川普至今為止都是以行政命令執行他的政策,尚未在國會推動立法。他接下來的對等關稅措施很可能也是比照辦理,不等新法通過就根據現有法令推動。
專家指出,川普可能動用1930年《關稅法》的第338條款,該條款規定針對歧視美國企業的國家,可以課徵最高50%的關稅。該法定立以來從未施行過,若川普動用將是美國史上第一遭。
其他的法源還包括1974年《貿易法》的301條款,或者同法案的122條款。不過,122條款只能加徵最高15%、持續6個月的關稅。
川普也可以比照他簽發鋼鋁稅的做法,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IEEPA)加徵關稅。但引用IEEPA必須先宣布對特定外國異常狀況進入緊急狀態,要同時對186個貿易國使用,會顯得更加複雜。
齊頭關稅或可能折衷適用?理論上計算對等關稅是如此龐大的工作,這也可能是川普桌上還沒有這份文件等他簽發的原因。路透社報導,直到週二深夜,對等關稅的計算還在進行中。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資深研究員萊茵許(William Reinsch)表示,川普政府還是可以選擇全面性的10%、20%進口關稅,這比較簡單,可以更快達成。
而第三種可能是,川普政府也許會對大多數國家實施齊頭式的關稅,但對於對美貿易順差極大的特定國家,進行特別處理。中國、歐盟、日本、南韓甚至台灣都將是「特別處理」的靶心。
貿易戰開打 恐傷美國消費者而一旦美國開始開徵「對等關稅」,很有可能引起其他國家的貿易報復,互相加稅之下最終這個「對等關稅」會抽到多高,沒有人可精確估算。
另一個問題在於美國和許多特定國家的貿易,並沒有「對等」的品項往來。萊茵許說:「舉例而言,如果哥倫比亞對咖啡課徵高關稅以保護他們的咖啡產業,我們將對他們的咖啡豆課徵同樣的高關稅,儘管我們並不產咖啡。到頭來受害的只會是美國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