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美國紐約證交所螢幕上的台積電標誌。路透社
美國新總統川普的關稅戰如火如荼,他先前也已表示要對台灣晶片課關稅,逼迫晶片廠回到美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積電即將首次在美國舉行董事會,我經濟部次長江文若也在此刻訪美,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晶片產業可能有四個工具,用來說服川普不要對台灣課徵懲罰關稅。
在先前拜登政府推出的激勵計畫中,首次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的台積電,投資650億美元,可獲美國政府補貼66億美元。川普上台後揚言不會給晶片廠一毛錢,而是要以高關稅,可能高達100%的晶片關稅來逼晶片廠遷美生產。
報導中指出,台積電需要說服川普政府維持對亞利桑那廠的補貼承諾,以實際行動勸服川普政府不要課重稅。這裡台積電可以做的事情有三件:把晶片先進封裝(CoWoS)產線也在美國設立,加強擴大對美國產線的投資,以及承諾把更先進的製程搬遷到美國。
而第四個手段,報導中指出,就是要由台積電的大客戶、美國的科技大廠對川普政府進行勸說。台積電目前近乎獨佔的最先進製程,主要都是供貨給輝達(Nvidia)與蘋果這兩大美國科技廠。若對晶片課重稅,美國科技廠率先深受其害。
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2月3日便表示,江文若率領的訪美代表團將向美國「更詳細說明」台灣的立場。郭智輝就強調,輝達這些負責晶片設計的台積電客戶,獲利遠高於台積電本身,而台積電則須承擔建設先進晶片廠的巨額資本風險。
報導中也指出,想靠對台灣晶片課重稅逼迫晶片產線遷移到美國,實務上有很困難的問題,因為像台積電這樣的晶片廠並不會直接把晶片「出口」到美國,而是在別的地方生產組裝成手機、電腦、伺服器等終端產品後,才進口到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