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南韓第二大城成「瀕危城市」 產業集中首爾加速地方衰退

    2025-02-10 10:57 / 作者 李寧怡
    南韓釜山港,攝於2013年8月。路透社
    32歲的徐小姐在南韓第二大城釜山生長,但高中畢業後就到首爾求學與就業,無意再回釜山定居,「不只是我的父母,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移居首爾」。釜山曾是貿易與工業重鎮,也是三星與LG的誕生地,近年卻成為南韓人口老化最快的主要城市,當地專家憂心整座城市將加速凋零。

    金融時報》報導,位於南韓東南部的釜山,在19世紀下半業經濟相當繁榮,因為鄰近日本而成為貿易與投資樞紐。二戰結束後,韓國本地人接收了大量日本人創立的橡膠、製鞋、木材工廠,許多自日本返國的韓國人也定居釜山。

    韓戰期間,由於北韓入侵,南韓政府一度遷都釜山,又讓當地迎來第二波人口移入。1945年至1951年間,釜山人口自28萬增至84萬。

    1960至70年代,釜山經濟繼續興旺,因為南韓基於「國家發展政策」,在釜山與西北部的首爾之間建立工業走廊,釜山港成為出口導向經濟的主要貿易港口。

    然而,隨著南韓轉向生產高科技精密產品,相關產業乃至菁英大學、研究機構均逐漸集中於首都圈;西海岸距首爾較近的仁川則取代釜山,成為南韓最主要港口。

    釜山市副市長李政成(音譯,Lee Jun-seung)說:「為了與日本和中國競爭,多任政府都採行集中化政策,讓生產效率最大化。於是我們就被遺忘了。」

    加速集中化與中國競爭 首爾以外地區「連鎖衰退」

    南韓就業資訊局研究員李尚浩(音譯,Lee Sang-ho)也表示,由於與中國的競爭加劇,南韓加強實施產業集中化,使釜山與其他區域經濟中心陷入「連鎖衰退效應」。

    自1995年至2023年,釜山人口減少60萬,目前為330萬人。專家警告,隨著人口老化、首爾加強控制全國經濟,人口衰退趨勢將有增無減。

    李尚浩說,除了首都圈以外,其他各道首府都出現與釜山類似的現象,「人口少的鄉村地區首當其衝,接下來是中小型城市,現在連釜山這樣的大都會也受到衝擊。」

    他表示,釜山許多年輕男子還能在南韓東南部一帶找到製造業的工作,但年輕女性大多移居首爾從事服務業。

    南韓2023年生育率為0.72(每名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總數),達全球最低;其中首爾更低至0.55。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生育率須達2.1才能確保人口不減少。

    然而,釜山發展研究院人口影響評估中心主任金世勳(音譯,Kim Se-hyun)表示,2020年至2050年,首爾人口預計會減少21.45%;同期釜山人口則預計減少33.57%,比首爾更嚴重。

    歷任市長遭批只會賣地 助長房價上升

    李尚浩則指出,釜山的海濱度假勝地「海雲台」是「人口瀕危指數」最高的地區。該指數的定義為20至39歲女性和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

    海雲台在1990年代出現一波高樓建設熱潮,如今年輕人根本住不起,釜山大多數百姓住在開發不足的地區,整座城市更加兩極化。

    釜山社運團體「社會福利團結會」(Social Welfare Solidarity)祕書長李承韓(譯音,Lee Seung-han)指控,自1990年代以來,歷任市長未能發展本地經濟,只會把公有地出售給地產開發商,大批外國人湧入購買海濱豪宅,導致房價上漲,也擴大了世代之間的財富差距。

    李承韓批評歷任市長「比較像地產商,不像市長」,「釜山的字面意義是『多山』,但我們現在是『多公寓大樓』」。

    經濟學家指出,從近年的經濟成長率來看,發展集中化似乎也不管用了。南韓央行總裁李昌鏞去年則表示,必須採取「更激進的措施」,例如限制首爾部分大學入學人數,鼓勵人們離開首都圈,回到地方。

    南韓央行近日下修南韓2025年的經濟成長率,自一年前預估的2.3%下修為1.6%至1.7%。

    《金融時報》指出,目前南韓政府還處於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的餘波震撼中,政治人物似乎還無力深入改革經濟。

    釜山市民團體袖梁美淑(音譯,Yang Mi-sook)表示,當地每月有數千人移居外地,「令人悲傷且無力」,「政府應該承認,我們面臨的問題很嚴重——畢竟,如果沒有市民,也就不需要政治人物了。」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