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調漲、缺電、能源等議題備受關注,《太報》進行專題調查,結果顯示,台灣近年每戶停電次數降低,停電時間也跟著減少,但各地仍不斷有小規模跳電事件,學者認為是電價不合理的「惡果」之一,台灣進口能源比例高達97%,電費卻未反映成本,不只造成民眾與企業缺乏節電的誘因,也有專家指出,以特別預算補貼台電,等於是用「人民稅金補貼台電,台電再補貼台積電」。
此外,台灣電價是長期扭曲的不合理結構,工商用電大戶的電價長期低於民生用戶,直到2022年電價調整,以工商用電大戶為優先調整對象,2023年整體結構才發生改變,首見工商用電大戶的平均電價高於民生用戶。
而4月1日起電價全面調漲,民眾怎麼看本次的政策呢?對此,《太報》委託皮爾森數據進行「電價、能源議題民眾態度調查」,結果發現,認為電價合理調整是必要的「支持合理漲價」者有7.9%、能接受電價調整,但未來漲幅只能接受最多10%的「容忍緩漲」者有36.9%,共計有44.8%,代表可以接受今年下半年電價在一定程度內調漲;23.2%對於本次調漲可接受,但不能接受再次調漲;有32%則堅決反對電價調漲。
此份調查針對全台灣年滿18歲以上之網路人口,從2024年4月3日至2024年4月12日,共計進行10天,有效樣本為1409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61%以內。採用網路主動發放調查方式,透過資料管理平台(DMP),在性別、年齡與居住地比例分層隨機抽樣進行調查,並輔以網路行為分析帶入使用者輪廓標籤,確保符合調查對象的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