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深溝村農民宋若甄發起每人每坪2萬集資方式,買下的2.6分地優良農田。洪敏隆攝
宜蘭縣員山鄉深溝村有一群小農,不斷發揮創意與實踐,建構理想的農村永續生活樣貌。看著一塊塊良田出售要蓋豪華農舍,他們又發起了「一坪地主計畫」,邀民眾集資購地,希望多保護一塊友善耕作農地,獲得很多民眾響應,大家為的不只是農業生活的戰鬥,更深層的是一種對理想的憧憬與堅持。1月10日,總統及立委選戰還沒結束,坐著車來到深溝村的深洲路,發現沿路最多的不是候選人的競選看板,而是很多田區豎立起的「售」字招牌,甚至一個路口4邊都可以看到,好像在競賽一樣,為吸引路過民眾目光,招牌是一個比一個大。
再往村子裡面田區走去,每走幾步路看到的不只有「售」字招牌,還有原本是田地,卻搖身一變成一棟棟的豪華農舍,有些還在加緊趕工興建,且為了「氣勢」贏過已經蓋好的,蓋得面積是越來越大。
有小農自嘲說「我可能不敢說我們是深溝最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因為有“錢〞途,那群投資客可能比我們更熱愛這裡啊!」
在深溝田間,到處可見「售」的招牌。洪敏隆攝
國道五號雪山隧道開通,縮短了台北到宜蘭的時間跟距離,也使得在國五通車前一年(2005),僅核發農舍建設81件、約佔全國3%的宜蘭,開始極速往上攀升,2011年多達1548件更是歷史新高,政府在2015年為解決農舍亂象,修法限制蓋農舍和買農舍的人必須是農民,才開始往下降。
宜蘭核發農舍數量飆升 產糧地卻低於國土計畫標準但是,宜蘭縣政府在2018年訂定「宜蘭縣農業用地申請興建農舍審查作業辦法」中,開放於「臨路地界線」起縱深百分之40範圍內申請,或其他不影響農業生產的位置也可以,大幅退縮中央原有的法令規定(10%農舍用地,90%糧食生產),宜蘭農舍核發建照又開始往上升,隨著高鐵延伸宜蘭案確定及宜蘭高鐵預定地定案,2021起連續3年,宜蘭農舍核發件數都超過全國4成。
根據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的統計,近10年(2014至2023年)宜蘭縣核發農舍有2925棟,使用執照面積高達87.5公頃,相當於3.4個大安森林公園。監察院宜蘭縣審計室統計,宜蘭農業設施申請數逐年增加,可供糧食生產的土地卻逐年減少,去年僅餘2萬3149公頃,遠低於國土計畫標準的2萬8682公頃。
宜蘭縣農舍建照核發數
深溝村被認為是改變台灣農村樣貌的代表聚落,創立穀東俱樂部的賴青松引進「半農半X」的農業概念,「半農」代表自己參與農事、栽種糧食;「半X」則是從事能發揮自己所長的工作,換取固定收入,並協助解決地方問題,農人從最初的幾名都市生活者,擴展至各領域都有。
本身是宜蘭縣羅東人,宋若甄跟很多宜蘭人一樣,長大後就直奔台北發展,多年前返鄉發現跟記憶的家鄉不太一樣,回宜蘭先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的她,目睹家鄉農地消失的問題,也因為拍攝紀錄片《農村的遠見》的契機,讓她從7年前開始在深溝投入友善耕作。
宋若甄在2019年與賴青松、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創辦人楊文全等人,共同成立「慢島生活」開設課程培育新農,讓初來乍到的小農得以學習、有地方暫住、有農地耕作。每年為深溝村帶來至少5位新農、增加約1.45公頃的友善耕作面積,深溝現在友善耕作面積已超過100甲,成員約有200人,相較全台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佔總耕地僅2%是高出很多。
然而,隨著高鐵延伸宜蘭站址定案,儘管全案還在環評階段,宜蘭房價也未見大幅度的波動,很多投資客已經相中周邊農地要搶先佈局,深溝村距離預定地開車只要10分鐘,這幾年田野間被豎立起「售」字招標,原本宋若甄已經是司空見慣,但是去年(2023)5月她發現自己承租的田區也被插上「售」的招牌,她才驚覺「終於輪到我了」。
在深溝可以看到很多正在興建的豪華農舍。洪敏隆攝
賣地賺1500萬 種稻數百年才達得到「與其說是生氣,不如說是無奈。」宋若甄以她承租的2.5分農地為例,一年每分地補助加起來是7600元,那塊地一年的補助就是約2萬元,但是如果賣這塊地一坪是2萬元,2.5分地就可以賣到1500萬元。「農地產值跟土地價格有這麼巨大懸殊,種水稻種數百年才能夠達到賣地的價格,可以理解地主做這種選擇,畢竟農地的價值是外部性,但價格是內部性,比起種水稻,蓋房子的獲利實在太巨大。」宋若甄感慨地說。
宋若甄說:「農地價格為什麼會變高?如果農地只能農用,價格就不會這樣飆漲,而是政府訂定出可以十分之一,甚至十分之四蓋農舍,建地化的結果。」
雖然每一年有很多農友的田地被地主收回去,這是很平常的事情,只要另外換塊地租就好,但是宋若甄認為「不可以沒有做任何事就放棄」,她在臉書提出了一坪地主計畫的構想,「我想知道有誰跟我一樣在乎農地農用的事。」
宋若甄半開玩笑地說:「當初的意氣用事,沒想到得到很大的迴響。」她在自己臉書的發文,短短幾天就有超過500人分享,更驚訝的是一坪地主計畫發起60小時內,就收到125位民眾、200坪的認購意願登記,至今年1月10日已有365位地主參與,共募到630坪,目標已經達到8成。
「一坪地主計畫」是在深溝找友善耕作的農地約2.6分,預計募集791位民眾購買一坪2萬元的土地,所有地主將農地上的農育權設定給宋若甄從事友善耕作,20年租金則是以深溝地酒品牌「漫慢地酒」客製紀念清酒或每年一包600克白米交換。
一坪地主計畫
在網路平台的募資行動雖然到2月底,但是依照進度預期是會達標,由於春耕必須要在1月底前就要開始準備,原本宋若甄承租的農地喊到一坪2.6萬元,比市價行情約2萬元高出許多,因此宋若甄找了距離原來耕作地約5分鐘車程距離,同樣也是友善耕作田區的範圍,面積約2.6分地(791坪),募資不足部分先用借款方式,和原來地主完成簽約,也代表一坪地主計畫會正式啟動並落實。
9成響應者沒與在地連結 就為支持農地農用原本以為多數響應加入地主行列的人,可能都是跟深溝社群是有連結,可能參加過活動或是買深溝的米,但讓宋若甄意外的是,檢視名單竟然只有10%是自己原本認識的人,加入的地主真的來到深溝看地也只有十分之一。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可能過去與深溝社群沒有連結的人會響應?宋若甄分析這群人可能對親近土地生活有嚮往,只是因為必須在都會區工作等原因,現在無法實踐,但是他們是支持農地農用或友善耕作這樣的生活和行動。
響應加入地主行列、在生物科技業擔任主管的游宗翰提到,面對耕地以及農業人口流失的困境,與其勉強農村子弟返鄉,吸引更多有志務農的青年入鄉或許才是解答,重塑新的農村型態需要更多人的支持,一同參與創造農村新的可能。
在貿易業工作的許文齡說,農夫需要農田,農田也需要農夫,在農田漸流失或移作他用的同時,選擇盡自己的棉薄之力,為有志務農的農夫守住台灣的農田,託付給可信賴的農夫,孕育屬於台灣的好米。
在餐飲業工作的許姵雯提到,「當一坪地主」是買給自己的生日禮物!雖然買不起所有的綠油油,但現在有機會投資一點點,守護心中的童年,還有蘭陽平原的小小希望。
最讓宋若甄印象深刻的,是有南部民眾參與,原因是他所在的縣市遇到的是光電衝擊到了農地,所以他很希望深溝的一坪地主計畫可以成功,然後將這個經驗複製到南部,凸顯其他農地未農用的問題。但是宋若甄反過來鼓勵他應該發揮在地的力量,當募集的發起人,「到時候換我響應加入當他發起行動的地主。」
一坪地主計畫發起人宋若甄。洪敏隆攝
一坪地主計畫並不是將土地區分劃分,而是只擁有該土地權利的1/790,同樣響應參與此案的代書李子豪提到,如果有地主想買賣土地或蓋建物,需先經過共有人及農育權人同意。由於多位公民地主共同持有土地時「產權的複雜性」,農地就不會隨意被出售成「非農用模式」,讓農夫可持續友善環境的水稻耕作的工作。
「集資購地是深溝另一個新的創舉行動,要反映宜蘭農地不斷興建農舍的現象,期望找出能因應農地變建地的方法。」宋若甄強調,這個行動計畫希望能夠發酵,好的良田不要再來動,政府也應該思考過去是花了多少力氣經過重劃、設置水圳,經過幾代耕種才有現在的良田,最心痛是資源錯置,蓋了農舍又不用,任其荒廢,當作投資品,卻斬斷當地承載多年的文化、經濟及生態脈絡。
「現在有500個地主願意投入,就是個有影響的聲量,若這個模式做起來了,全台有要守護農地的事,也可以在那邊做,當擴及全台變成10個地方有5000個地主的聲量,傳達的就是政府的農地管理無效,逼得人民不得不用這種方式;相信政府也不樂見產權的複雜性,對行政管理也是很頭痛的問題,或許屆時政府就會針對各地農地的管理缺失問題認真修法。」宋若甄樂觀地看待計畫。
公益信託之路遙遙 只好先藉「聚眾」解套然而,宋若甄也坦言,邀集500個人用20年的生命去守護一塊地,「浪漫歸浪漫,也是非常消耗青春」,因為每一年還要聯繫所有地主,對於土地使用有沒有新的想法,匯集意見,而20年後可能因為繼承權,地主人數還會增加,屆時租期期滿,她也老了,不太可能再接續耕作,是要交給深溝其他新農依新的租約行使,或是討論決定不再繼續耕作繳租,地主可以收回土地,另訂用途。
當初推行「一坪地主計畫」,宋若甄考慮過是否可採用「公益信託」,但是《農業發展條例》第33條規定,一般私法人,如公司或協會,無法持有耕地,宋若甄所屬的「慢島公司」無法購買耕地,耕地持有人僅限於自然人、農企業、農業相關財團法人等,所以此計畫只能以自然人當地主,以共同持分方式無法分割土地,達到要保護農地農用的目的。
農地要信託有重重的規定限制。洪敏隆攝
不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為達到更多的棲地保育目的,不受耕地持有人限制影響,透過集資募款2000萬元,推動設立的「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終於在今年初取得農業財團法人資格。
宋若甄說,未來信託環資基金會是否接受這一坪一坪的農地信託,還要等待基金會成立後討論定案後,才能夠有明確回應,屆時要做共同或單獨信託也要經過地主討論,不過若是單獨信託,基金會取得的持分,就跟其他地主一樣,越多人把持分捐給基金會,依《土地法》34之1條,20年後在處分或設定農育權上,有比較大的決定權。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自然信託環資金會不是農保團體,出發點還是會在生物多樣性保育,優良農田有農田生態系,未來也是避無可避,持續關注的項目,若決定接受信託,不會讓其荒野化,而是維持生態友善耕作, 維持水田生態系。
宜蘭農舍問題促使民眾響應共購農地要守護良田,雖然短期達到保育土地的目標,但是長遠來看,後續的產權及使用土地的方式,可能因為沒有相應的制度,衍生其他問題,如何讓農地資源透過信託進行保育或公益使用,政府應該多花點心思。
《太報》關心您
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且呼籲國人酒後不開車,保護自己與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