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27日電)37年前,成功繞行地球110圈,當時年僅3歲的張懷謙,透過電視轉播畫面,目睹全球首位翱翔太空的華裔太空人王贛駿從太空艙走下那一刻,意外點燃太空夢;懷抱著熱情,青少年時期的他用盡所學的英文單字,寫出人生第一封email給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這封信讓他的人生自此與太空結下不解之緣。
如今,張懷謙已經39歲,這名青春男孩始終沒有放棄夢想,甚至一如初衷,創立了陽翼先進科技,專做「太空雜貨店」生意。他最近朝理想又邁進了一步,成功協助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將類病毒顆粒送上外太空進行實驗,這是台灣首次把類病毒送上太空,張懷謙就是幕後推手之一。
談起創辦陽翼先進科技,張懷謙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笑說,人生第一封電子郵件就是寄給NASA,原以為會石沉大海,沒想到NASA回信詢問張懷謙居住地址,真的寄來印刷品介紹業務,其中也有國際太空站的未來規劃圖。
張懷謙後來遠赴日本東京大學攻讀太空建築,2007年曾親自參訪日本筑波航天中心,隔著玻璃,張懷謙親眼目睹團隊建造太空艙的過程,對比10幾年前曾經收到的NASA照片,他坦言,當下興奮到有點恍惚,「真的好想衝過去近距離看看」。
在日本多年的經驗,張懷謙發現,日本發展太空產業,不只侷限在技術而已,也積極開發太空的各種商業應用內容,像是太空葬禮、太空看板等;張懷謙分析,台灣具備硬體技術優勢,還缺少讓一般人更有感的服務。
2018年他創業成立陽翼先進科技,定位為太空顧問服務,除了提供衛星發射媒合服務外,他也參與廣播節目、走入校園,希望縮短一般人跟太空之間的「心理距離」。
張懷謙自比就像打造一家「太空雜貨店」,每個顧客未必可以馬上找到需要的產品,但是有機會透過陽翼當橋樑,滿足不同的需求。不過,台灣過去較專注在衛星零組件、地面設備等硬體領域,這也意味,陽翼若要提供太空顧問服務,供應與需求兩端的客戶也得從零開始。
張懷謙回憶,太空相關公司多數都在國外,初期只能不斷儲值購買Skype點數,硬著頭皮打電話聯繫,法國、德國、荷蘭、俄羅斯都有他的國際電話足跡。不過,有的公司劈頭就說只跟存活5年以上的公司打交道,也有的業務牽涉頻率協調、國家主體性,台灣在國際政治上的處境相對艱困,不少電話因此無疾而終。
直到陽翼先進科技2019年取得台灣立方衛星飛鼠號標案,開啟跟中央大學的合作,狀況才慢慢上軌道。
張懷謙說,陽翼擔任飛鼠號的發射服務公司,最終目標是要讓飛鼠號順利搭乘火箭上太空。概念上就像要幫乘客找到適合的火車班次、訂好座位一樣,不同火箭型號有不同震動係數,陽翼也得把相關資訊,一一回饋給研究單位確保測試條件。
就算終於排定好火箭班次,過程中可能也有許多突發情況,例如,現場衛星測試出問題,或是發射地點天氣不佳、風速過大,都可能讓火箭發射時間一變再變,如何在有時差情況下,讓台灣客戶第一手掌握發射現場狀況,張懷謙一句話總結:「有問題,就得想辦法解決」。
陽翼先進科技持續拓展業務,去年成為日本Space BD株式會社的台灣總代理,攜手國輻中心進行太空實驗計畫,去年底成功把類病毒顆粒送上太空,近期樣本也回到台灣進行後續分析。
張懷謙表示,除了協助台灣研發的衛星可以順利發射外,陽翼也持續開拓更多太空軟性服務。
例如,陽翼近期規劃提供一次太空紀念飛行,把明道中學近百位師生寫下的祈福字條送上太空,預計會放入人造衛星中在太空旅行10年左右,張懷謙說這就像「太空版的時光膠囊」,規劃4月2日發射。
不過,太空顧問服務在台灣才剛起步,如何拓展業務、進而獲利也不容易,不僅要挖掘市場需求,多數案件也都是客製化提供,從洽談到中間來回溝通都需要大量時間。張懷謙說,有時候因為要同步跟歐洲、美國供應商聯繫,有時也要在台灣時間凌晨3時、4時開會。
陽翼先進科技目前團隊為張懷謙1人,台灣類似的發射整合公司也只有2家,分別為廣碩系統公司與奧德修斯太空公司。
張懷謙表示,台灣有能力發展更多有趣的軟性服務,希望打開太空的大門,除了台灣市場外,解封後會更積極開拓國外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