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會25日舉辦「競爭政策與公平交易法學術研討會」,代理主委陳志民進行開場致詞。公平會提供
公平會於今日(11/25)舉辦第32屆「競爭政策與公平交易法學術研討會」。代理主委陳志民表示,台灣的競爭文化仍有努力空間,公平會希望有司法、學術界兩股力量協助,除了讓該會個案處分能獲得法院支持外,也希望學界能持續給予指導,讓公平會跟得上時代潮流。
今日研討會吸引來自政府機關、各大產業、律師界、學術界及研究機構逾200位貴賓參與,為各界與會來賓帶來一年一度的競爭法知識饗宴,更是競爭法交流與學習的寶貴平台。
陳志民於開場致詞表示,在所有行政機關中,公平會算是學術研究氣氛較濃厚的單位,自他擔任副主委、代理主委近五年期間,感受到台灣在競爭文化和競爭政治上,確實還有努力的空間。
他繼續指出,僅憑公平會一個行政機關,事實上沒辦法盡其功,需要有兩股力量的協助;
其一是司法的判決,他希望公平會個案的處分,能受到法院的支持。其二則是學術研究,特別是很多新的理論發展,和外國相關判決的演變,都有賴對公平法有興趣的學者,能持續給予指導,讓公平會可以跟上時代潮流;對於競爭的倡議,以及個案對競爭法的實施,都會有很大幫助。
陳志民表示,公平會持續推動競爭政策相關的研究,期能有效結合政策實務與學術研究之專業力量,達成知識交流與政策精進的雙重目標。今年8月間亦曾與美國知名智庫「國際法律與經濟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Law & Economics ,ICLE)共同舉辦研討會,探討競爭法、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等議題。
他強調,這是 ICLE 首次與競爭主管機關在國外合辦研討會,與會者來自全世界各地包括新加坡、美國、歐盟、印度、香港等地的學術研究工作者,以及政府主管機關代表,會議成果豐碩。希望未來公平會能持續擁有這樣的研究動能,以協助該會在競爭業務上的推展。
公平會表示,今日研討會有眾多學者與專家參與,其中包括長期深耕競爭法領域的資深法學學者、擅長競爭經濟分析的經濟學者,以及在實務上處理競爭法案件經驗豐富的律師先進。
此次研討會共發表8篇論文,除了探討競爭法中最為基礎的限制競爭議題,如:「擴大公平交易法規範聯合行為適用之可行性研究」、「論平行結合及其限制競爭效果之分析」;其次是發掘產業競爭議題,如:「流通事業之寄銷制及買斷制等銷售模式與低價策略對市場競爭之影響」、「國內碳權交易市場相關競爭議題之研究」;最後則聚焦於數位市場相關主題,如:「競爭法上市場界定之相互約制理論?─以數位平台作為試金石」、「數位經濟市場力量概念演變與競爭影響評估之研究」、「資料經濟與合目的性的競爭政策」、「競爭損害理論於數位時代之開展:以垂直限制為例」,每一篇論文都是競爭法學界夥伴們投注心力之作。
公平會指出,衷心感謝國內各界的熱情支持與踴躍參與,並期盼藉由此次研討會的舉辦,促進我國公平交易法與競爭政策相關學術研究的深化與發展,孕育更為豐碩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