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長龔明鑫鬆口,最快12月初最快12月初簽核同意讓核二、核三進入重啟程序 。圖為屏東核三,路透社
再生能源推動不易,綠電占比20%恐不易達標,在算力即國力、電力即算力的邏輯推演下,各界再次將穩定供電的希望回到核電。經濟部長龔明鑫11月20日鬆口,既然《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已修法,依照核電三原則。若核二、核三安全無虞,最快12月初就會簽核同意讓核二、核三進入重啟程序。
至於核電廠重啟程序,是否仍如預期,最快18個月到2年內完成?龔明鑫日前表示,前提是「如果一切條件都可以」,並指仍有2大不可控制因素,分別是原廠派員協助台電自主安全檢查時間,能否配合重啟期程;以及核安會審查時間,畢竟經濟部要尊重核安會的獨立審查權責。
台電日前表示,自我安檢包括整體老化評估、終於安全分析、耐震評估、輻射審查;如需更換設備或零件,也要考量採購能否如期交件,估計約需1年半到2年完成,再邀國內外同行進行同儕檢查。之後才會向核安會遞出重啟計畫書,並尊重核安會的審查期間。
至於核安檢查與設備更新要花多少時間?核安會官員表示,須視設備更新時間及台電回覆品質而定。核電重啟是否最快只要18個月?迄今沒人能給出肯定答案。事實上,迄今為止,包括行政院長卓榮泰、經濟部長龔明鑫對於核電重啟的態度,都充滿了保留空間;其論述多是因為核管法鬆綁了核電延役需在停機前提出的限制,所以台電依法進行核電重啟的自主安全檢查程序,但這個程序要多久?因種種變數,所以沒有明確時間表。
也就是自始至終,行政單位從沒有正面表示台灣要「重啟核電」,而是配合法令修正,才進入核電重啟程序。至於會不會重啟?沒人敢給肯定答案。
核電廠看似進入實質重啟程序,但2年時間並不短,期間會發生什麼變數,沒有人能未卜先知。
另外,反核聲浪也從未停歇,屆時無論是重啟預算編列、採購招標,難保利害團體不會予以杯葛。事實上,具反核色彩的監委日前就發起調查,並在11月初公布最新調查報告指出核電廠耐震力不足,台電也能回應,均已依核安會要求予以補強。
官員論述保留彈性,也意味著即便龔明鑫簽核同意核二、核三進入申請重啟的程序,台電可以據此編列預算、招標工程及採購設備,但不代表最終一定能順利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