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研究院2025年11月7日舉辦「2026年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徐筱嵐攝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11/7)日舉辦「2026年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院長張建一表示,今年AI產業表現一枝獨秀,全年經濟成長率上調至5.94%,展望明年由於基期墊高,加上投資趨緩,傳統產業復甦力道更明顯,將呈現「好的沒今年那麼好、壞的也不會比今年更壞」格局。他認為,明年不再由單一產業拖著走,回到「均衡成長、適度修正」節奏,預測明年全年GDP為2.6%。
台經院今日在集思交通部會議中心舉辦「2026年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由院長張建一院長率領景氣中心主任孫明德、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探索明年經濟情勢展望,並針對我國整體產業,剖析國內外經濟局勢與產業動向。
張建一指出,今年國內經濟表現亮眼,前三季成長率分別達5.45%、8.01%與7.64%,成長動能以貿易與投資為主,前三季輸出、資本形成及民間消費概估年增28.55%、6.90%與0.91%,主因在於美國關稅與中國內捲效應抑制傳產出口與汽車銷售,但美國AI投資熱潮帶動台灣設備投資與商品出口,使科技產業成為主要成長引擎。
台灣全年GDP成長率挑戰6%張建一說明,全球經濟雖在2025年上半年展現韌性,但下半年起已轉向溫和放緩。上半年成長主要受貿易提前布局與庫存調整等暫時性因素帶動,並非基本面改善,隨著相關效應消退,經濟數據轉弱、勞動市場降溫,加上關稅推升美國物價壓力,國際機構普遍預期2026年全球成長將較2025年趨緩,貿易減速尤為明顯。
張建一說明,今年全年GDP成長挑戰6%,主要是AI相關產業一枝獨秀,包括半導體、AI伺服器等,加上用電需求高,使得中間設備表現不錯,出口優於預期。
他指出,根據主計總處第3季初估經濟成長為7.64%,比預估多出4個百分點,在第4季維持不變,今年經濟成長率會超過5.7%,加上補發現金,對經濟貢獻約0.3%,整體有機會突破6%,台經院上修至5.9%左右,比先前的預估高很多。
台經院看好「明年傳產不會比今年差」張建一提到,傳統產業受到出口景氣和中國低價傾銷的影響,如紡織、石化、鋼鐵的狀況並不會太好,傳產不是今年才差,中國政府重視「內卷」問題,希望不要企業互相殺價導致倒閉、衝擊就業和消費,若中國控制內卷,全球供應秩序會好一些,明年傳產不會比今年差,所以整體來講比較穩定。
至於AI近期傳出雜音,微軟、亞馬遜都認為有泡沫化的可能,張建一認為,「短期不會」,現在外界都在討論泡沫,反而不會泡沫,畢竟AI投資仍在,各國尚未開始建置AI中心,使用的用戶雖然多、付費較少,商業模式還需明朗,短期仍會投入資金,明年不似今年熱,一旦終端應用轉趨熱絡,如AI電腦、機器人賣得好,AI晶片需求仍強。
迎接連年高經濟成長,明年GDP是否會陷入「保2」大作戰?張建一強調,由於基期墊高,去年4.84%、今年若是6%,「每年都高不太合理」,明年如果關稅問題明朗,汽車買氣會回來,國內消費會比今年好,「好的沒今年那麼好、壞的沒今年那麼壞」,產業會比較平均,所以預估明年成長率約2.6%,比主計總處估的2.8%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