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AI伺服器電力規格藍圖。翻攝自郭明錤X
AI教主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狂放利多,股價半年翻倍創新高,市值衝破5兆元。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近期針對輝達AI伺服器的電源規劃,聚焦電源供應主題與最新產業調查,郭明錤點出,輝達AI伺服器電力規格藍圖可看出,將從GPU/機櫃,走向資料中心的次世代Kyber戰略。
1. 雙線並進:Kyber與VR200 NVL144 (Oberon 機櫃) 同步研發Kyber的量產時程目標在2026年底前,早於市場共識的2027年,有助於提前驗證800 VDC架構 與高密度機櫃的設計與量產可行性。
2. 參考設計範疇從「機櫃」延伸至「資料中心」Kyber的規範不僅涵蓋GPU與機櫃層級,還延伸至資料中心的供電與基礎設施要求,如800 VDC/HVDC配電、採用固態變壓器 (SST) 等。此參考設計內涵的延伸,將形成NVIDIA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在競爭對手仍聚焦於追趕晶片算力與軟體生態之際,NVIDIA已著手定義未來資料中心 (AI工廠) 架構。
3. 除外觀外,與Oberon關鍵差異為電源供應升級Kyber採高密度刀鋒式設計,外觀與Oberon顯著不同;更關鍵的是,NVIDIA 將資料中心的電力傳輸網路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PDN) 納入參考設計的討論範圍。這意味著自Kyber世代起,電源架構的重要性已提升至與半導體同等戰略地位。
4. VR200 NVL288的量產風險相對可控VR200 NVL288僅包含兩個Canister,在設計與量產上的難度較低。若 VR200 Kyber機櫃以2026年底前出貨為目標,則NVL288的成功機率顯著高於NVL576,有利提早進入800 VDC世代。
5. 800 VDC → 12 V 的路徑取捨:單級直降 vs. 兩級轉換 (IBA)Kyber採用800 VDC並配置專屬電源機櫃。在電力轉換上,單級直降 (single-stage conversion) 800 VDC至12 V負載點(Point-of-Load;POL) 可達最高效率,但電源管理晶片設計與系統安全挑戰高;相較之下,「800 VDC → 54/48 V → 12 V」的兩級轉換 (Intermediate Bus Architecture;IBA) 雖然略犧牲效率,但對量產更有利。預期在未來1–2年內,輝達需在效率優勢 與量產可行性之間取捨,而長期趨勢仍可望收斂至單級直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