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綠能造浪者2-2】逼真像暈船!經濟部打造國際級離岸風電人才訓練中心 日韓也派員受訓

    2025-10-04 08:15 / 作者 吳馥馨
    模擬施工船隊的船舶航行。吳馥馨攝
    當一座座離岸風機在台灣西部海域豎立起來,風場技術雖是向歐洲離岸風電業者取經,但培訓本土離岸風電運維人才也必不可少,國人想躋身綠領行列,必先完成各項訓練。

    為此,行政院2017年核定高雄市茄萣區興達港設置「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迄今已累計培訓逾3,700人次離岸風電運轉維護人員,是台灣第一家具備多項國際認證的培訓機構;就連鄰近的日本、韓國,也派離岸風電運維人員來台灣接受訓練。

    風電技師海上求生訓練。吳馥馨攝


    金屬中心處長陳維德表示,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目前提供離岸風電的高空作業訓練、海上求生訓練、直升機逃生訓練、風機葉片維修訓練、動態定位操作訓練、離岸吊掛操作訓練、運維技師操作訓練、智慧水下載具訓練等課程。含括離岸風電建設期間的海事工程人才、運轉維護期的運維人員訓練課程;包括沃旭能源、風睿能源、東方風能、台船環海皆有派員受訓。

    模擬搭乘可乘載400公斤電梯至離岸風機機艙維修。吳馥馨攝


    走進訓練場域,由2組20呎貨櫃模擬離岸風機機艙,受訓人員搭乘可乘載400公斤的電梯,模擬進入風機機艙更換零組件,包括韓國、日本皆派風電技師來此受訓。

    海上安全訓練,則模擬技師在海上遭遇事故,需要藉由緊急垂降,在最短時間把傷員運送到陸地平面或海上平台等安全地方等待救援。該訓練為所有風電技師每2年都要回訓一次的安全課程,以確保隨時熟悉安全作業流程。

    離岸風電技師海上安全訓練。吳馥馨攝




    訓練中心也有一座3米深的訓練泳池,藉以模擬技師在海上遇難,如何在穿著硬式救生衣在海上列隊游泳前進,並集結成「生存圈」、「生存列」等隊形,讓海上行經的船舶或直升機更容易發現待援者,進而實施救援行動。

    另外,教練也會指導如何在水中呈現「防浪姿勢」或「防失溫姿勢」,前者是在水中用雙掌保護口鼻呼吸道,避免海水沖上而嗆傷溺水,後者則將腋下、頸下、胯下等體溫喪失最快的地方緊縮一起,避免身體失溫。

    海上求生訓練,形成生存圈,增加被行經船舶或直升機發現進而救援機會。吳馥馨攝




    至於動態定位操作訓練、離岸吊掛操作訓練,則模擬施工船隊的船舶航行,由船長把船開到海域固定位置,再交給動態定位員,將施工船停在任務指定位置。據專家介紹,說得很簡單,實際操作卻非常困難,因為海上風浪變來變去,要有很多調整,因而模擬環境包括各種級數風浪;當風浪級數越大,模擬畫面的搖晃程度也越大,因為畫面太過逼真,注視螢幕一段時間後,竟然也有「暈船感」。

    有點小惋惜的是,原規劃模擬艙地面有油壓系統,讓地面晃動如船行海上,但因預算有限而作罷。

    另,配合台灣海峽天候因素,東北季風強勁期間無法失空,每年只有半年的施工季節,為能在可施工期間24小時日夜趕工,因而模擬艙也有夜間模式。

    模擬海上動態定位操作訓練。吳馥馨攝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