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台中港風電重件碼頭,資料照。廖瑞祥攝
經濟部有意推進浮式風電示範案,業者表示,有別於固定式風機,是將塔架、葉片載往海上後再吊裝完成;
浮式風電設備要在陸上就先組裝完成,再拖送到海上安裝,因而需要一個足夠大的港口來組裝所有風機部件,這就涉及當前重件碼頭的吃水深度、碼頭設施、腹地與空間等。若政府決心發展浮式風電,要率先完備基礎建設,例如港口建設。
開發商表示,台灣若要發展浮式風電,
假設是採取半潛式浮台技術,因體積大,港口要有足夠空間進行組裝和存放,但台灣目前港口條件尚無法支持浮式風電組裝。也有業者直言,國際浮式風機技術尚未成熟,成本也高,至今沒有任何一家風機製造商敢提供浮式風機的長期保固。且現行的固定式風機,在施作時,對於水平面的穩定度要求是超高標準,加上颱風頻繁報到,
浮動式風機如何抵擋強風巨浪,海纜和繫纜系統如何對抗磨損和金屬疲勞、腐蝕影響,都將會是浮動式風機的嚴格考驗。已有浮式風機製造實績的西門子歌美颯公司則表示,為避免海上動態吊裝的不確定性,浮式風機安裝通常在港口碼頭進行。因而,考量的要件包括港口條件,例如吃水深度、碼頭設施、腹地與空間;基礎設施如起重機;另,浮式風電基礎龐大,占用港區空間甚至超過大型船舶。
臺大浮台設計為了快速生產全為平板構件。台船提供
台船半潛式浮台已獲國際認證雖然業界對台灣進入浮式風電領域的心態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但台船則樂見浮式風電政策重見曙光。
台船公司副總周志明表示,很高興聽到經濟部長龔明鑫提到我國離岸風電政策將跨足浮式風電,這對台船而言是很重要的政策宣誓。
事實上,台船在4年多前就積極投入15MW浮式風機的浮台認證,並在2023年9月正式取得美國船級社(ABS)認證。國內外風場開發商也都向台船表達高度合作興趣。
據台船2023年10月12日新聞稿,
台船和台大合力研發的「台大浮台」(TaidaFloat)的浮台結構和繫泊錨碇系統設計,已獲美國船級社(ABS)的原則認可證書,TaidaFloat設計為承載15 MW離岸風機的浮式平台,採半潛式技術。有別於歐洲圓柱體構件技術,半潛式浮台均由平板接合而成,與造船流程相仿,可以快速生產製作並且保持良好精度。
另外,台船公司有百萬噸級大船塢,長950米,寬92米,及各式起重設備,具備生產15 MW離岸風機容量的浮式平台的設施條件,也是目前開發商認可極具潛力的浮式風機浮台生產廠商。
臺大浮台結構即錨碇系統可承載15MW風機。台船提供
台船2019年已與比利時DEMO Offshore Holding NV公司成立子公司台船環海,跨足離岸風電海事工程服務,擁有自建自營的全迴旋大型浮吊船「環海翡翠輪」
2024年初,也從購入東亞最大安錨拖船(AHTS),命名為浩克輪。浩克輪拖力達157噸,馬力1.2萬匹,甲板面積580平方公尺,載重噸位2,900噸,浩克輪有條件成為台船浮式風機和基礎浮台拖帶安裝的大型安錨拖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