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青年公園內台北市立圖書館太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屋頂型光電。 廖瑞祥攝
經濟部能源署今(26)日公布「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有別於前年因「分母變大」、去年「務實檢討」而二度延後綠電占比達20%的時間點;
今年報告仍維持2026年11月再生能源占比達20%的目標不鬆口。由於目前光電建置全面停滯,離岸風電也處在全球逆風期,經濟部如何確保明年11月綠電占比20%不跳票?能源署代理署長李君禮以光電為例表示,為解決光電弊案等問題,經濟部已和政風單位成立跨部會廉政平台;針對困難案件,也成立次長級跨部會協調平台,減輕承辦人單獨承擔責任的壓力。
李君禮說,地面型光電或有環保生態爭議,但屋頂型沒有這些問題,會加強推動;將報行政院重新盤點公有屋頂可架設空間,也核發縣市政府推動獎勵金,藉以鼓勵民間屋頂架設光電。目標是光電申設容量從現在約16GW,今年底達18GW,明年11月達到20GW。
至於離岸風電,李君禮表示在建案場都符合進度,今年7月裝置容量共3.13GW,加上海龍、沃旭、台電二期等風場,明年11月會達5.6GW。
其他再生能源方面,李君禮說,
已請地礦中心盤點10個地熱潛能區,國有地由經濟部開放招標,也補助縣市進行公有地招標,加上民間自發性申請,加速開發地熱電廠。
雖然李君禮坦言,任何綠能目標都不容易達成,就如同2050淨零排放目標各國都認為不容易,卻仍堅守明年11月綠電20%目標不鬆口。
能源署電力組長夏峪泉則補充,依據政策,
2025年的能源結構將是燃氣50%、燃煤30%、綠能20%;2030年則是燃氣50%、燃煤20%、綠能30%。能源署在「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表示,自2024年起推動「二次能源轉型」,除持續擴大推動離岸風電與光電外,也積極布局地熱、生質能、小水力及海洋能等「多元綠能」,朝向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3成邁進。
據此目標,光電裝置容量2030年將倍增至31.2GW;離岸風電將達10.9GW,約是目前3倍;地熱更是飛躍性成長至1.2GW。
再生能源未來目標。截自「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政府最初規劃再生能源占比將在2025年達到20%,藉以取代核電;經濟部在2022年時,曾以「分母變大」,也就是用電量增加為由,將綠能占比20%目標將延至2026年10月達成,這是第一次延後。
此後,經濟部去年公布「112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時,時任能源署長游振偉宣布,經過「務實檢討」,將再生能源占比20%目標再延後1個月至2026年11月達成。
雖然當前綠能建置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今天公布年度報告時,能源署仍緊咬綠電20%將在明年11月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