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總裁楊金龍說明貨幣政策基調。李政龍攝
美國聯準會(Fed)啟動今年首次降息,揭開新一輪降息循環,反觀我國因經濟成長率確定「保4」,通膨維持在2%以下,使得央行第3季理監事會決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究竟何時才有降息可能?總裁楊金龍今(9/18)日透露,若國內資通訊產業明年因美國對等關稅及232條款等因素,導致出口收縮嚴重,貨幣政策勢必會採取措施;現階段因應產業M型化,貨幣政策基調為「適度彈性」,營造充裕的資金環境,配合產業支持方案。
Fed公布9月利率決策,調降基準利率1碼(0.25個百分點),並預料今年還會再降2次,到2026年再降1碼,同時,Fed聲明指出,失業率略微上升但保持低檔,就業下行風險加重,而通膨上揚略高,本次降息可視為「風險管理降息」。
我國央行今日召開第3季理監事聯席會議,如同市場預期,利率維持不變,主要受惠AI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出口大幅成長,央行上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4.55%,但受到美國關稅措施影響,且基期因素墊高,預測明年GDP為2.68%。至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75%、核心CPI是1.67%,明年則可望維持緩降趨勢,分別續降為1.66%、1.64%。
總裁楊金龍認為,美國本次啟動降息「稍微有點勉強」,從Fed的聲明來看,主因是勞動市場下行風險高於通膨上行風險,但貨幣政策速度太快,今年降息3次,明、後年個降1碼的幅度,通膨目標從2027年延後至2028年,整體適度調整。
反觀國內的部分,楊金龍語帶玄機地說,今年經濟成長率很特別,明年是溫和成長,主要是川普的政策導致全球經濟情勢變得很難預測,
先前他曾提過降息的條件是通膨要1.5%以下,但目前看來,明年的CPI將續降至1.66%,與1.5%的差距並不大,基上美國已經降息的前提下,會視全球環境和國內景氣來決定如何應對。
楊金龍表示,以國內電子資通訊產業為例,今年受惠美國、中國、東南亞等地區對產品需求旺盛,不僅出口表現佳,也帶動民間投資成長,
倘若明年需求不似今年強勁,加上對等關稅或232條款等因素衝擊,將導致我國的強項產業嚴重收縮,且傳統產業持續面臨稅率和中國低價競爭,貨幣政策必須要採取某些方式來因應。
楊金龍指出,觀察傳統產業及電子資通訊產業的出口及勞動市場表現分歧,在出口方面,今年1至8月整體商品出口成長2成9,其中,電子資通訊產品出口成長近4成5,傳產貨品出口連1%都不到,反映在減班休息數據上,截至今年9月中旬的製造業減班休息人數,相較3月底增加逾5000人。
楊金龍說,除了政府推出韌性特別條例等產業支持方案,
央行擬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來釋出資金,主要是國內不同產業的經營情勢差異大,有必要營造充裕的資金環境,來協助產業支持方案,先前市場希望調降存款準備率,但央行可減發定期存單的方式,具有釋出資金的主動權和機動性,可以說目前貨幣政策基調是採取適度彈性,適度讓資金充裕。
對於外界期待降息來解決產業面臨的困境,楊金龍直言,我國是小型的開放經濟體,主要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極大,重點在於全球經濟能否穩定成長,才能對我國經濟帶來正面效益,否則,
單靠貨幣政策無法解決經濟和產業問題,尤其國內產業出現M型化的結構,對貨幣政策將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