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環球晶徐秀蘭示警:台灣半導體業必須掌握關鍵材料!避免有一天被「卡脖子」

    2025-09-08 18:45 / 作者 戴嘉芬
    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出席SEMICON半導體展展前記者會並進行演講。戴嘉芬攝
    SEMICON Taiwan 國際半導體展將於本週三開展,主辦單位今日(9/8)舉辦展前記者會。環球晶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表示,半導體的關鍵材料掌握在少數幾個國家手中,台灣的材料自主率必須逐步提升,尤其是那些很容易被「卡脖子」的關鍵材料必須自主研發,或是藉由國際合作來掌握。如此一來,台灣半導體產業才能愈來愈強大,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

    徐秀蘭身兼SEMI全球董事會董事職位,她以「關鍵材料,關鍵韌性:打造新世代半導體供應鏈永續基石」進行演講。演講一開始,她提到在過去,只要某某地方擁有半導體產能,都會被當成特別的武器和談判工具。

    徐秀蘭強調,從另一角度來看半導體產業的中長期發展,我們會看到未來的應用,甚至看到10年後的應用領域如量子電腦、人形機器人等,而從微觀來看,有很多關鍵的小東西,也會對未來發展造成影響。

    她舉例,像是關鍵材料,如果半導體產業沒有掌握關鍵材料,有可能供應鏈就會被卡在某個地方,它可能是一個化學品,或是某個號次的研磨粉都可能成為卡關來源。

    她繼續說,台灣在半導體領域表現突出,包括台積電、日月光、聯發科和很多其他企業都非常優秀,尤其在疫情之後,台灣半導體的關鍵地位被凸顯出來。從那時開始,就出現很多「Taiwan+1」的聲浪,各國政府和半導體客戶開始要求台灣企業在海外設廠。現在,光有「Taiwan+1」還不夠,還被要求在更多國家、城市布局,這個挑戰至今還在持續當中。

    徐秀蘭強調,半導體產業除了產能和技術競爭之外,還需要掌握關鍵材料。猶記得多年前,日本對韓國曾祭出一項制裁,對幾個非常小的電子級化學品祭出制裁。例如氫氟酸是半導體製程中常見的化學物質,還有像是稀土也是關鍵材料,這些材料很難去囤積,因為它們有保存期限。

    徐秀蘭在簡報中詳列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關鍵材料,包括矽晶圓高純度光阻劑,SiC、Ga、ALD前驅物、研磨液、電子級化學品、特氣、特化等;還有稀有氣體如氙、氖、氪;以及稀土如Ce、Nd、La,高介電常數(High-k)材料,和用於CMP的研磨劑和光刻膠添加劑等。

    她進一步指出,這些關鍵材料只在少數幾個國家產出,尤其是 SiC 和 Ga(鎵),能產出的國家更是少之又少。然後,各國開始要求材料來源「非中化」,甚至還要求「非中非美」,這樣一來,可選擇的國家就非常少,台灣是少數幾個關鍵國家之一。

    徐秀蘭繼續說,上述提到的關鍵材料「鎵」經常以化合物的形態存在,應用在砷化鎵、氮化鎵等產品,中國是目前全世界產量最大的國家,占比高達90%,這種化合物出口都需要許可證,難保未來哪一天,「鎵」無法進口到各國,就會對供應鏈造成嚴重影響。 換言之,台灣半導體產業必須提高對關鍵材料的掌握能力,友好國家能穩定供應。

    此外,打造供應韌性的同時,也必須轉型,從本土化、循環經濟、Net Zero等方向進行。政府則可藉由政策扶植、國際合作等,與產業一同打造永續供應鏈,例如讓化學公司去製造再生光阻劑、再生氬氣等,這些都是正確的方向。

    徐秀蘭強調,希望台灣半導體業的材料自主率能夠逐步提升,尤其是那些很容易被「卡脖子」的關鍵材料必須自主研發,或是藉國際合作來掌握,台灣半導體才能愈來愈強大,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

    戴嘉芬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