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發部週三舉辦部長林宜敬上任茶會,媒體關切海纜議題。戴嘉芬攝
數位發展部今日(9/3)舉辦新任部長林宜敬上任媒體茶敘。媒體關注海纜斷線議題,林宜敬表示,昨日傳出的9條海纜同時斷線,是錯假訊息。針對近年來海纜經常發生斷纜故障情形,數發部表示,明年會編列預算,朝事前預警、事後應變處理以及降低損害程度3方向進行。
數發部韌性建設司司長牛信仁表示,今年國內海纜共發生3次障礙,有2次(台馬二號、台澎三號)是遭船舶勾斷,1次(台馬三號)則是纜線老化。其中涉及人為破壞部分,已依《電信管理法》第72條重罰,例如先前勾斷台澎三號的宏泰58號貨輪,涉案的中國籍王姓船長,已被法院判處三年徒刑。
牛信仁也透露,上次捉到嫌疑犯且正式判刑,是國際上非常少有的案例,因此也受到國際間的矚目。
另在國際海纜方面,纜線位置若距離台灣超過24海哩就屬境外,今年境外的國際海纜共有8次發生斷纜,數發部都有掌握相關資訊。
牛信仁提到,明年數發部針對海纜會編列相關預算,在船舶上設置AIS系統,所謂AIS就是船舶的識別碼(ID),倘若這些船舶行經台灣附近海面,就會顯示出來。目前中華電信已經有一套AIS系統,可以監控台灣附近船舶,但需跟航港局進一步連線。未來也希望把這套系統介接到其他海纜業者,讓業者能早期發現、同步預警。
其次,在應變處理方面。若海纜損壞,業者會請國際海纜船進行排程維修。明年數發部也會編列預算,協助業者盡早完成海纜維修,倘若提早完修,就給予適當的補助金額。
第三,則是建置不斷的海纜,例如7月完工啟用的中華電信SJC2採用最新光學波長多工技術,單秒傳輸頻寬高達126Tbps,可大幅提升區域間網路穩定性,讓斷網的損失降到最低。
數發部韌性建設司司長牛信仁(右)表示,近三年來,台灣境內海纜共發生8次斷纜;而今年國內海纜已有3次斷纜故障。廖瑞祥攝
牛信仁進一步說明,海纜損壞可能有多種原因造成,例如被貨輪勾壞、漁撈、抽砂船、計畫性施工等人為破壞;或是因纜線老舊、自然劣化、地震等天災因素造成。數發部以科學方式進行統計,依據發生原因來進行後續的防護動作。
另針對離島部分,目前馬祖已有整套微波系統,未來其他離島也會採取以微波做為海纜故障的備援。他也提到,去年數發部已建置770個One Web衛星站點,在災害發生時,成為政府指揮中心和災防體系的基本能量。
此外,針對9/1發生EAC2斷纜障礙事件。牛信仁表示,EAC2、EAC1和C2C三者是一個整合性系統的網路,具有雙備援能力,此網路系統隸屬於澳洲電訊(Telstra)集團。這次斷點是在菲律賓至新加坡海纜段,而台灣連接到菲律賓登陸站的海纜目前正常運作中,因國際海纜系統均有多重備援路由,不致影響台灣對外通訊。
林宜敬提到,對台灣用戶來說,連到新加坡伺服器的連線速度可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線上電玩的玩家們,他們需求的網路速度非常快,就算只差0.01秒,他們都會有感覺。但一般用戶則完全感受不到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