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積電利多!「大而美」法案過關 2026年前赴美建廠可抵稅35%

    2025-07-02 14:10 / 作者 陳怡穎
    台積電示意圖。路透社
    美國參議院於當地時間7月1日通過一項關鍵稅務改革法案,針對半導體製造企業提高投資抵稅比例,從現行25%調升至35%。此舉此舉將有助於降低企業在美設廠成本,進一步推動晶片製造重返美國本土,也為包括台積電、英特爾、美光在內的企業帶來潛在利多。

    根據《彭博社》報導,包括台積電、美光(Micron)、英特爾(Intel)等正在美國建廠的企業,若符合在2026年之前動工的條件,皆可申請35%抵稅優惠,比例高於拜登政府《晶片與科學法案》原定的25%,也超越初期草案設定的30%。此外,即使未能在2026年底前完工,也能持續享有優惠,直到整體建設完成為止。

    美國財政部將訂定相關定義與規範,以釐清「動工」與「完工」的認定標準,確保政策適用清晰且具延續性。

    目前台積電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先進晶圓廠預計2025年量產,正符合法案條件,預期將有效減輕高昂的資本支出負擔。

    除了抵稅誘因,過去由拜登政府推動的《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中,亦包括390億美元的直接補助與最多750億美元的低利貸款額度,目標在於扭轉半導體產業長期外移至亞洲的趨勢。新通過的法案則進一步透過減稅手段擴大鼓勵企業於美投資。

    這次的稅務改革條款屬於長達900頁的綜合法案「大而美減稅與支出法案」(Large and Beautiful Tax Cuts & Spending Act),是川普2.0的重要經濟政策的核心主軸之一。該法案已通過參議院,接下來將送交眾議院審議,川普政府希望能趕在7月4日國慶日前簽署生效。

    除了半導體投資抵稅外,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美國業務負責人蘇宥人指出,以公司稅條款為例,此次參院版本不僅提高抵稅比例,還同步提出將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美國境內研發支出全數費用化、放寬利息扣抵限制等三大稅改措施永久化。

    和眾議院提出的2029年底恢復原狀顯著不同的是,這些條款原先僅為短期措施,若此次法案順利通過,將為外資企業、尤其是赴美設廠的台廠提供更穩定且明確的稅制環境。

    這也象徵著美國進一步強化「在地晶片供應鏈」的決心,並與中國大陸加緊在科技產業脫鉤的背景呼應。藉由政策工具吸引全球晶片巨頭在美擴廠,美方期望能減少對海外供應的依賴,並重振過去流失的製造能力。
    陳怡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