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學者:成立主權基金正是「理想時刻」 兩方面挑戰度最大

    2025-05-20 14:39 / 作者 徐筱嵐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樂迦再生科技(locus cell)董事長邱俊榮。徐筱嵐攝
    總統賴清德今日發表520就職周年談話時,宣示政府成立主權基金的決心,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樂迦再生科技(locus cell)董事長邱俊榮今(5/20)日表示,時程相對較快,畢竟總統講出來的話,「要被 realize、是很重要的事」,政府其實資金充沛,評估主責單位有機會是經濟部或國發會,而挑戰度較大的是專業經理人和操盤,至於國會的阻力,屬於行政執行,遇到的阻力較小。

    我國是否設置主權基金,討論一段很長的時間,包括成立主權基金之目的、如何管理、經費來源及投資標的,加上目前已有四大基金、國發基金、台杉投資(類主權基金)等,不過,總統賴清德今日發表520就職周年談話時,提及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意味著箭在弦上,一旦準備好就會發動。

    去年接任樂迦再生科技董事長、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今日出席台經院2025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談及主權基金時,他直呼「現在是最理想的時刻」,若以投資論來看,以往沒有太大的需求,或者說過去的投資都是廠商自發,且偏向防禦型投資,流向低成本的地方。

    邱俊榮指出,相較於防禦型投資,現在是擴張型投資,且具有多重意義,去接觸海外市場、消費趨勢等,還可以進用先進國家人才,政府現在有計畫地赴美國或其他先進國家投資,此時的參與顯得意義不同,除了投資企業和廠商,投資的範圍很廣,如天然氣、能源,或廠商要赴海外建立供應鏈,政府就能夠進行策略性投資。

    邱俊榮以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為例,投資標的相對寬鬆,不只是以往的買油田、投資能源,有好的專案計畫研發都能夠參與,過去的類主權基金如台杉投資管理,投資多以國內為主,儘管也能夠投資海外,但就很像國外一般的基金,若是整個國家當靠山的主權基金,即便是純獲利的標的,如美國哪一家企業有前景,就能夠進場投資,彈性更大。

    至於上路的時程,邱俊榮解讀,賴總統講得非常明確,完全沒有模糊,以前各界避諱談主權基金,但各智庫近來都很積極地討論,已經變成趨勢,「這個規劃恐怕不會太久」,時間應該是相對快;外界關切的運作模式,央行的立場「不是不支持主權基金,央行不會主責,有需要就來借錢」,有可能是經濟部、國科會或國發會成立機構,向央行借取部分的外匯存底,進行靈活運用。

    邱俊榮認為,挑戰度比較大的是專業經理人和操盤部分,由於政府的資金多,也許有一些彈性的做法,如設立投資小組,會有政府代表在其中,而政府也會參考主權基金的模式,如挪威、中東、淡馬錫等架構,訂定較高的薪資,否則若跟台杉投資管理,由政府訂定薪資,「只給香蕉、當然是請到猴子」,主權基金以興利為目的,也不必擔心防弊,會有一個好的機制來運作。

    另外,對於成立主權基金的背景,邱俊榮補充,最早成立主權基金的國家都是產油國,如挪威、中東等,靠販售石油賺進大筆外匯,為了妥善運用這筆資金,成立主權基金,後來才有其他國家陸續仿效,現在我國外匯存底較多,且有赴海外投資的需求,需要成立主權基金。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