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主權基金將成立 台經院長張建一:有3大關鍵 超徵稅收是新路徑

    2025-05-20 11:11 / 作者 徐筱嵐
    台經院院長、央行理事張建一。徐筱嵐攝
    總統賴清德就職滿一週年,在今(5/20)日發表施政週年談話時,提到政府將成立推升台灣經濟發展動能的主權基金。台經院院長、央行理事張建一今天表示,主權基金有成立必要性,可以作為領頭羊引導民間投資,但不適合動用外匯存底,央行也不應該是管理單位,關鍵在於三件事,一是資金來源要合理且持續,如稅收超徵金額;二是管理單位要專業、獨立、中立;三是要民意監督機制,有清楚的治理架構,不能變成一個小圈圈操作的工具。

    台經院今日舉辦2025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院長張建一接受媒體聯訪時,被問及賴清德再提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他說,主權基金議題討論很久,美國近期也將成立主權基金,有一些戰略性的目的。

    張建一表示,過去主權基金討論時,有些主張動用央行外匯存底,或是政府編列一筆預算,但對於問題預算的會計科目、資產負債等都會帶來挑戰,現階段出現第三種說法,就是以「超徵稅收」來設立,這部份過去比較少人談,「但我們覺得是合理的」,近年來政府每年超徵稅收的實際數大於預估數約有3000、4000億元,可以從這筆金額撥出一部分成立主權基金。

    張建一認為,央行全力守住外匯存底,主要其中有許多廠商、外資的錢,不應該隨便動用,且觀察2020年至今,外資在台股總共賣超3.6兆,其中有部分匯出,包括美元近期貶值,新台幣卻不升反貶,主要就是外資匯出。

    張建一強調,主權基金的來源除了政府預算、稅收超徵,央行或可投資一部分,但使用權與管理單位必須界限明確,央行不能擔任主權基金的管理單位,央行已經肩負很多任務,目的要匯率、物價穩定,不是為了賺錢,應該是一個獨立的戰略性投資機構,而非央行附屬。

    他重申,主權基金有必要性且有三大關鍵,一是資金來源要合理且可持續,二是管理單位要專業、獨立、中立,三是有民意監督機制,有清楚的治理架構。另外,主權基金不只追求財務報酬,也應具備戰略性目的,如投資AI、高階製造、半導體、生技產業等,甚至補足創投產業比較薄弱的地方,主權基金可當作「領頭羊」,引導民間投資進入關鍵產業,對整體產業結構與國家經濟安全都有幫助。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