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研所開班授課如何透過AI「隔空抓布」,利用AI將「實體樣布」變成虛擬的「數位布料」,縮短與國外品牌商溝通成本與時間。吳馥馨攝
美國西岸波特蘭,地理位址連結西雅圖、舊金山、洛杉磯,以及加拿大溫哥華,是多家戶外運動服飾品牌設計總部聚集地;以往,不管是要和Lululemon、Under Armour、還是Adidas做生意,業務都要扛著「一卡皮箱」飛到波特蘭,皮箱內裝滿上百種「樣布」供品牌商挑選,挑挑揀揀最後還可能都不滿意。
如今運用AI系統,品牌商就能「隔空抓布」;紡織業拿著「跟真的一樣」的虛擬樣布先與品牌客戶討論,前期溝通時間瞬間從8個月縮短到4個月。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協理黃博雄表示,現在市場瞬息萬變,紡織業接到的都是急單、短單,透過數位對話,省下一半溝通時間,紡織廠就能以更快速滿足品牌商需求。
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今年5月7日,位在新北市土城的紡研所正式開設「AI數位布料實作訓練班」,以「一人一機」、「手把手教學」方式,將過去經濟部法人科專協助業者開發機能性布料的技術,傳授給紡織廠業務,教會他們如何透過AI與雲端和美國客戶溝通。
紡研所開設「AI數位布料實作訓練班」,以「一人一機」、「手把手教學」方式,指導業者如何透過AI與雲端和美國客戶溝通。吳馥馨攝
「隔空抓布」怎麼辦到的?黃博雄介紹,操作者拿出一塊A4大小的樣布,用機器掃描後擷取布面外觀,就能將一塊實體樣布變成虛擬的數位布料,上傳電腦後,運用3D建模技術,可在電腦螢幕上模擬各種型態,透過視覺感受到觸覺。
黃博雄說,設計師只要把模樣設計好,業務不用再扛著裡面裝有100種樣布的皮箱,只要帶著一台電腦飛到美國,或甚至遠距視訊與品牌商溝通,人不用飛到波特蘭,客戶就可以先初步看出「樣布」將來產品新品的樣式。
如果不滿意,還能直接在系統上修正,直到修改成符合品牌商的虛擬布樣,再做出實體樣布,寄到美國做確認,中間可以縮短很多時間與成本。
除了「隔空抓布」,紡織業如今還能運用AI智慧驗布、材質分撿;黃博雄表示,以前紡織廠要請人工站在機器旁邊驗布,作業員一站就是6到7個小時,看久了還會眼花,現在請AI來驗布,也解決缺工問題。
將A4大小的樣布,用機器掃描後擷取布面外觀,就能將一塊實體樣布變成虛擬的數位布料。吳馥馨攝
虛擬樣布上傳電腦後,運用3D建模技術,可在電腦螢幕看到各種型態的模擬,透過視覺感受到觸覺。吳馥馨攝
一邊是「實體樣布」,一邊是虛擬的「數位布料」,透過視覺感受觸覺,縮短與國外品牌商溝通成本與時間。吳馥馨攝
紡研所開班授課如何透過AI「隔空抓布」,利用AI將「實體樣布」變成虛擬的「數位布料」,縮短與國外品牌商溝通成本與時間。吳馥馨攝
百工百業用AI 助產業「彎道超車」經濟部每年透過上百億元研發預算經費,扶持所屬財團法人致力研發技術,是產業發展命脈。技術司長一職也因此在業界被戲稱「百億男」。經濟部技術司長郭肇中表示,過去經濟部支援法人科研,再技轉給業者去「打天下」。
現在,業者在前端研發階段就與法人一起協同工作,
技術司與所屬法人將陸續開放50條最先進設備的AI試製線,與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合作培育可在開發/生產線使用AI的實作人才;若以每條試製線每年500人培訓量,一年提供2.5萬人次的培訓量能。郭肇中說,過去企業想發展AI,可能會擔心員工連程式都不會寫,「不會站怎麼會飛?」但Chat GPT橫空出世後,短短3年已號稱將全世界百科全書都念過。如今,只要會運用AI,隨時可以Cost Down,面對逆境,產業更要利用AI工具「彎道超車」,讓你「馬上飛」。
為此,紡研所自5月7日將連續開課「AI數位布料實作訓練班」、「織物瑕疵影像處理培訓班」,之後還會開辦「AI製程參數模擬」、「AI智慧建模」、「AI數據模擬平台應用」,目標要提供每年1,500人次培訓量能。
除了紡織業開設AI訓練課程,其他經濟部所屬財團法人,包括金屬中心、塑膠中心、車輛中心、食品所等,皆在近期開設紡織、塑膠、工具機、金屬加工、食品、車輛零組件相關的AI人才培訓課程。
以工具機為例,透過AI,可以大幅提高精度,確保最終製造出的工具機精度與最初設計吻合。食品業過去總是擔心老師傅可能拿翹、經驗不易傳承,如今
靠AI就能精準掌握火候和配方,加速配方開發及品檢。
模具導入AI 準確度增90%、時間省60%塑膠中心則介紹,塑橡膠產品生產仰賴模具,傳統流程要先畫產品圖樣,再轉換成模具,模具也要畫圖,再做模具製造,放上射出機台試射,最後才品檢。
產品設計前要有3D製圖師傅將產品外觀勾勒出來,但有些產品畫得出來,模具不一定可以做得出來。產品轉換成模具,又是另一番經驗的累積和傳承。
如今,產品設計階段就導入AI,透過模流分析軟體,拋轉變成模具設計,模具設計出來也不用馬上製造,可以
先「線上試模」,不用真的開模具,就可知道模具設計會有哪些問題,至少有90%的準確度,若過程全部導入AI,視產品複雜度,至少可節省60%時間。迎戰對等關稅衝擊,除了談判團隊在前線與美方談判;後端的生產製造已先「自救」;經濟部先幫百工百業導入AI、降低生產成本,讓產品更具價格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