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說明4月CPI年增率2.03%,受三大因素影響,漲幅較3月縮小,但豬肉和雞肉漲幅都創一年多以來新高。李政龍攝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5/7)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03%,漲幅較3月明顯縮小,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說明,
CPI呈現月減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水果價格漲勢縮小,二是油料費因國際原油價格影響下跌,三是電價並未調漲,使得總指數減少0.27個百分點,而
核心CPI上漲1.66%,已經連續13個月低於2%,顯示國內物價平穩,預期5月CPI可望低於2%。
另外,
新台幣匯價從4月開始升值,到5月初更是暴升至30元左右,有利於進口商品,是否會減輕物價上漲的壓力?曹志弘表示,新台幣升值會舒緩廠商的進口成本,但要傳到到CPI,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一般來說,內銷品約遞延一至二季,有少部分項目如油料費會有明顯影響。主計總處公布4月CPI年增率2.03%、核心CPI維持1.66%。曹志宏指出,4月CPI漲幅相較3月明顯縮小,主因是水果價格漲雖雖有2成5,但漲勢出現縮小,且油料費因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以及4月電價並未調漲;不過,外食費持續上漲,房租跟醫療費用漲幅高,推升整體服務類上漲2%。
觀察外食費仍舊持續飆高,且17項重要民生物資已經連續兩個月上揚。曹志宏說,外食費漲幅3.48%,已經連續6個月高於3%,創下近13個月新高;而17項重要民生物資漲幅0.87%,連續兩個月有擴大趨勢,且創下13個月來的新高。
與民眾外食息息相關的豬肉、麵包和雞肉的漲幅分別為5.35%、4.24%及3.13%,皆創下一年多以來高點。豬肉漲幅創13個月新高,主要是批發市場價格高,影響到消費端;麵包漲勢創19個月新高,因成本多元包含麵粉、雞蛋和奶油等,廠商考量營運而調整價格;至於雞肉漲幅也創14個月新高,主要受到低基期所致。
曹志弘表示,國內物價仍相對平穩,且近期國際農產品和金屬價格行情,4月都比3月來得低,讓國內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跌0.39%,已經連續30個月負成長,同時,在生產者物價指數部分年增0.93%,創下近6個月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