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履中分析,這波匯率上漲中,有可能讓出太多底牌。資料照。廖瑞祥攝
新台幣近期連續暴力升值,新台幣匯價繼上週五暴升9.53角、站穩30字頭後,昨日在出口商恐慌性賣壓下,盤中直接升至29.59元,在央行進場調節下,匯價收30.145元、升9.19角,連續兩日升幅高達1.872元,目前在30.04至30.1元間震盪。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就分析,台幣飆升恐出現1項隱憂,就是談判時「讓出太多底牌」。
翁履中表示,市場普遍認為台幣暴力升值,與台美正進行的貿易談判密切相關。例如瑞典斯堪的納維亞銀行就分析,這波匯率變動,可能是台灣資金市場對美國即將達成貿易協議的預期反應。這也符合美國總統川普週日接受訪問時說:「有可能在本週就與多個國家簽署貿易協議。」翁履中直言,他雖沒有點名是哪些國家,但台灣、韓國、日本等亞洲經濟體正密集與美方談判,都被視為潛在對象。
不過,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仍維持高壓姿態,不只川普放話「協議是我說了算」,副總統范斯更指出,美國傾向優先處理「比較好談」的對象。不過,這次台幣急升,央行似乎未明顯出手干預,與過去台灣貨幣當局積極平抑升值的風格有所不同。翁履中說,這點也讓外界推測,台灣是否已「默契性」配合美方要求,在匯率上釋出善意。
翁履中分析,川普的談判邏輯一向不是單點操作,而是多軌並進。翁履中說:「關稅只是起點,真正的談判籌碼還包括匯率、防衛依賴、軍售合作、科技投資乃至市場開放等多重面向。」他點出,從1985年的《廣場協議》到如今傳言中的「海湖莊園協議」,美國的貿易策略一貫以靈活籌碼與非正式壓力形成合圍,最終目的,是讓他國「自願」配合美國的貿易再平衡目標。
因次這次台幣升值超過4%,韓元也升了3%,而日圓、越南盾與印度盧比升幅有限。翁履中認為,表面看來是市場波動,實際上反映出美方對各國的「選擇性施壓」,以及各國對此所做出的不同應對策略。美國不會明說「你該升值」,但暗示會不斷出現,懂行的人自然會「看著辦」。翁履中想問:「匯率不是不能升,問題是升值過程是否有策略與邏輯?是否有預期管理?是否有底線設定?」
翁履中直言,市場怕的不是升值,而是政策模糊、無法預期。翁履中表示:「若政府能清楚說明升值幅度與階段性目標,市場反而可能出現『利空出盡』的穩定反應。這才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應有的金融治理態度。」他以日韓、新加坡為例,這些國家選擇不急著談,不是抗拒美國,而是因他們「知美」而且「不媚美」,看懂川普要的是政治面子的勝利場面,而不一定追求實質內容的即刻兌現。翁履中補充:「所以他們會拖、會等、會笑著禮貌週旋,爭取每一分空間,這就是老牌談判對手的老練。」因此台灣在這波匯率上漲中,是否讓出太多底牌?是否用太快的反應,換得太薄弱的條件?翁履中認為值得深思。
翁履中解釋,匯率可以是談判籌碼,但不能是唯一讓步;可以是交換條件,但不會是犧牲底線。翁履中分析:「台灣這樣出口倚重、產業全球鏈條緊密的小型經濟體,匯率策略攸關企業生死與市場信心。這波升值若未清楚設定方向,將可能導致企業外移壓力與出口競爭力喪失。」他直指,這不是升值本身的問題,而是是否有戰略思維與節奏規劃的問題。這也不是黨派問題,因為哪一黨當家都一樣困難!翁履中補充:「台灣談判團隊要看的不只是當前這盤棋,更要看長遠的國際局勢與對美結構關係,懂得美國,也要敢於替台灣爭取最有利的位置。」
最後,翁履中也真心祝福台灣談判團隊,能以冷靜的判斷與務實的智慧,在這場不對稱且空間極為有限的博弈中,爭取最大利益,守住關鍵底線。他喊話:「不要怕被迫升值,甚至不要怕讓國人知道遇到壓力,大家怕的是說不清楚升到哪;不要怕談判失利,怕的是沒能勇敢爭取卻用政治解釋挫折。」翁履中強調,讓市場安心,讓產業有方向,即使受挫,也誠實讓大家都一起看見困難,才是穩住台灣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