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工研院揭關鍵! 台灣AI產業面臨資料、人才和算力三痛點

    2024-10-28 10:02 / 作者 陳俐妏
    工研院揭示AI技術三關鍵 台灣AI產業面臨資料、人才和算力三痛點。資料照
    工研院聚焦AI產業趨勢,聚焦討論全球各行業於工作場景當中的AI應用創新案例,研討會中指出,AI技術發展的三大關鍵元素:資料、算力和演算法。優質私有資料庫是企業發展AI的基礎,更是企業產生競爭優勢的關鍵。相較歐美等AI先進國家而言,臺灣雖擁有完善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鏈等先天優勢,但仍面臨資料短缺、人才不足、算力有限,以及治理機制待改進等產業發展痛點

    工研院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總監張森嘉表示,由今年幾位人工智慧科學家在各領域榮獲2024諾貝爾獎,可見AI研究已為各領域創新研究提供了貢獻。而生成式AI更在醫療影像和產品檢測等領域有廣泛應用,更在現代企業中提供重要的應用。

    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需要三大關鍵元素:資料、算力和演算法。優質的私有資料庫是企業發展AI的基礎,而真實資料結合生成資料是建立資料優勢的新趨勢。算力方面,不論是雲端資源或是自建運算硬體(AI伺服器),因半導體與硬體系統的進步使企業採用AI技術成為企業的競爭優勢。

    企業在導入AI應用時,需要具備正確的思維和充分的準備工作,資料保護也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其次,企業需要具備足夠的算力來支持AI模型的訓練和運行,這包括高效能運算設備的配置,如地端運算、邊緣運算和AI PC等。未來,企業可能會採用租用和自建大語言模型混用的模式,以達到最佳效果。這種模式可以結合即時性資料動態運用

    數位時代的AI競賽中,台灣如何突圍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周駿呈說明,2024年2月,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於世界政府高峰會大力宣揚「主權人工智慧(Sovereign AI)」的重要性後,更是帶動各國積極推動主權AI政策,進一步推升AI晶片、AI伺服器、AI算力中心、AI模型開發等一系列AI產業價值鏈的全面發展。

    周駿呈指出,臺灣發展也不落人後,除了AI晶片、AI伺服器、散熱冷卻等實體設備的代工產值執全球牛耳之外,在特定應用領域(如製造、醫療)的專用模型開發以及垂直應用服務的發展也相當積極。例如在大型語言模型部分,除了國科會所主導研發的「可信任生成式AI對話引擎,台智雲推出臺灣首個繁體中文大語言模型「福爾摩沙大模型」,為臺灣AI模型的自主發展奠下基礎。

    在平台應用部分,聯發科接續推出「MediaTek Research Breeze」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與「MediaTek DaVinci」生成式 AI 服務平台,並與宏碁資訊、賽微及雲複等三家系統整合商合作,協助國內金融、電信、消費品牌等客戶打造客製化的生成式AI應用系統。

    周駿呈認為,相較歐美等AI先進國家而言,臺灣雖擁有完善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鏈等先天優勢,但仍面臨資料短缺、人才不足、算力有限,以及治理機制待改進等產業發展痛點。臺灣可善用長期累積的產業特色,以半導體、資通訊的供應鏈製造優勢,結合製造、醫療等特定應用領域的產業資料與專業經營知識,打造可協助企業順利提升生產力與創新研發能力的AI解決方案。
    陳俐妏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