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3條件」可申請!賴清德重啟公地放領 內政部設審議會協助農民

    2025-11-21 15:55 / 作者 林佳鋒
    賴清德到彰化關心公地放領政策執行情形。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今(11/21)上午前往彰化關心公地放領政策執行情形,他提到,公地放領是協助自耕農取得土地、解決長年土地問題的重要改革,想要申請者,只要符合農地繼續農用,承租人是自耕農,符合國土復育及環境保育等這三項即可,希望大家幫忙宣傳,讓政策具體落實,內政部也已成立公地放領審議會,協助農民申請。

    內政部說明,為扶植自耕農,政府自1948年起辦理早期、專案及補辦三階段公地放領,但921地震及多次風災重創台灣後,政府基於國土保安與復育考量,從2008年起全面停辦公地放領。停辦放領17年以來,政府陸續接到農民重啟公地放領的聲音,今日透過重啟公地放領政策宣布,要將土地還給真正耕作的人,表達對農民長年守護農地及辛苦付出的尊重與感謝。

    賴清德表示,台灣以農立國,政府十分關心並照顧農民,深知農民耕作的辛勞與付出,並非一般人能夠輕易承擔。隨著社會變遷,現代工作型態轉變,農業的辛苦更凸顯農民的重要性。

    賴清德指出,在他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政府推出多項重要政策改革照顧農民。過去農民若要參加農保必須持有農地,這讓真正務農卻無農地的人反而無法取得保障。為讓制度更加合理,他當時推動改革,只要確實從事農作,不論是否擁有農地都能參加農保。

    此外,過去農保給付僅在最終階段才能領取相關保險金並不合理,因此他推動調整標準,且新增職業災害給付及推動農民退休金,目的是要讓從事農業的人可以得到國家制度性的照顧,提高年輕人投入意願。

    賴清德說,今天特別來到溪洲鄉宣布公地放領政策,以協助自耕農取得農地,並處理歷史遺留下來的土地問題,目的就是要展現政府照顧農民的決心及立場。2003年陳水扁前總統、游錫堃前院長時就曾推動,然而1999年遭逢地震,以及後續多次重大風災,導致放領計畫暫停,現在政府在經過1年多、超過100場會議、及跨部會的合作,才有今天的政策結論。

    賴清德指出,放領的對象必須「在1976年9月24日以前已經合法訂約、代代耕作,至今仍在承租務農的農民朋友」,目前約4440多位農民,且經盤點全國所有國有平地耕地、養殖用地面積,約有2千公頃,也包括彰化溪州總計309筆、將近57公頃的土地面積。

    另外在申請條件上,必須要符合「國有耕地放領實施辦法」以及「國有邊際養殖用地放領實施辦法」規定,亦即目前仍維持農地農用、承租者需為自耕農、不可有轉租的情形,目的就是為了扶持自耕農。

    賴清德進一步表示,只要符合農地繼續農用,承租人是自耕農,符合國土復育及環境保育等這三項基本條件,就可以申請公地放領。目前內政部已經成立公地放領審議會,做好準備協助農民提出申請,請大家一起宣傳幫忙,讓這項政策具體落實。
    林佳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