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護台志工聯盟5日舉行「罷免是愛.反共護台晚會」。廖瑞祥攝
政局波盪起伏,歷經立法院大亂鬥、中配亞亞武統言論、川普關稅等挑戰,全台7月即將面臨今年第一場大罷免選舉,牽動國會後續動態。日本知名政治評論家小笠原欣幸今(7/7)推估,民進黨最好成功罷免10席以上,才有機會贏得6場補選讓國會過半,「否則就是非常嚴重的挫敗,」而對民眾黨支持藍營也是看中這一點,畢竟綠營過半,會讓黨內八席立委價值將大大降低。
小笠原欣幸今日下午在臉書上分析台灣大罷免最新評論,他參考台灣民意基金會6月民調,35.9%的受訪者支持大罷免、57.7%的受訪者反對,顯示台灣輿論普遍反對或疑慮「大罷免」,且這一趨勢自3月以來基本沒有變化,「單從這一點來看,罷免似乎不太可能成功,但正如前文所述,支持罷免的民眾投票意願更高,因此同意票和不同意票可視為勢均力敵,」投票結果仍難以預測。
小笠原欣幸認為,這現象原因來自對執政黨支持者而言,如果罷免成功少於六位就是失敗的危機感一直強烈,而一些在野黨支持者則認為,即使罷免投票通過,只要在接下來的補選中保住席次即可,因此支持者和反對者對罷免投票的熱情存在差異。
另外,「親中」、「染紅」也成為罷免投票意願關鍵,小笠原欣幸參考美麗島6月民調,看到「投同意罷免台灣才會更有力量反抗中國共產黨」(34.9%)、「會打擊在野黨立委監督政府的力量」(33.0%)以及「未明確回答」(28.6%),結果也相當接近,但可以推估,對「親中派立委」有危機感的人,可能投票意願較高。
針對「罷免投票勝負因素」,小笠原欣幸認為,M型兩極化結構正在強化,賴總統支持不支持勢均力敵,朝野支持率也呈現僵局,雙方均缺乏決定性因素,哪邊佔上風仍未定,「民意多數對罷免消極或疑慮,但在個別選區,罷免團體活動比較積極,國民黨則較為被動。」
他也提到,國民黨當初提出了「以罷制罷」的策略,但倉促反制卻造成連署書偽造案,成為重大失誤,導致針對民進黨立委的罷免案為零,「這對國民黨造成了負面心理衝擊,也為罷免團體提供了動力,此後,國民黨試圖透過動員各自立委的後援會來提高支持者投票積極性,打算逆轉情勢。」
小笠原欣幸剖析,這場台灣大罷免,對民進黨來說,最好的情況是將罷免成功數提高到兩位數,即十席以上,若罷免成功,真正的勝負將是隨後舉行的補選,若贏得六場補選,也會點燃重新獲得立院過半數機會,「如果罷免成功達不到六席,就是非常嚴重的挫敗。」
反過來說,對國民黨來說,最好的情況是零罷免,「即使罷免真的發生,如果能將罷免人數控制在五人以下,也算是事實上的勝利,如果罷免人數達到六人或以上,國民黨就需要緊急檢討其策略了。」
至於民眾黨,目前與國民黨陣營連線,堅守「反對惡意罷免」立場,畢竟民進黨重新獲得過半數的話,國民黨席次降低,連帶民眾黨八席的價值就會降低,因此支持國民黨符合黨的利益。另外,民眾黨的八個立委均為不分區立委,不屬於罷免對象,因此,支持者的當事人意識稍微淡薄。
小笠原欣幸最後總結,從近年動態來說,台灣政治正處於摸索之中逐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