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擊增程型(Quickstrike-ER, QS-ER)智慧型水雷(左上)掛於B-52轟炸機翼下,可見其滑翔翼收起,投放後將張開。U.S. Air Force
今年漢光41號三軍聯合作戰演習將於7月進行實兵操演,重點包含水雷布設驗證。海軍現有4艘快速布雷艇,預計首次搭配中科院研發的「萬征專案」水雷作戰管理系統,及國造「萬象水雷」進行實兵驗證。原本研發中的智慧型水雷「萬威專案」因造價過高已停案,國軍轉向洽購美製「迅擊」智慧型水雷,若納入軍購,將可大幅提升阻絕共艦的防衛作戰戰力。
台灣海軍新型國造快速佈雷艇,於2023.11.10高雄新濱營區開放預演中展出,可佈放4種不同型號的國造萬象系列水雷。郭宏章攝
究竟什麼是智慧型水雷? 要從傳統的水雷(Naval Mine)談起,最早的水雷出現於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是漂浮在水面的引爆裝置,用來對付水面艦艇,也稱為「漂浮雷」,但是因為無法控制其動向,隨後發展往水下部署,包括沉在水底的「沉雷」,以及繫留在海中一定深度、水面上看不到的「繫留雷」(也被稱「淺水雷」)等不同型態。
由於水雷被視為「隱藏待敵武器」,基本上不受海象、晝夜影響,可以無預警就產生強大殺傷力,隨科技發展,水雷設計愈來愈複雜,引爆方式更加詭譎。例如最早運用在水雷的引爆方式,是採取船身接觸到水雷引信就會引爆,但很容易被反制。後來水雷朝向「非接觸式」的引爆方式發展,包括感應艦艇通過時的水壓變化、感應艦艇上鋼鐵金屬的磁性,甚至是接收艦艇通過時的聲響來引爆。
漢光40號演習實兵操演2024.7.22進行首日演練,海軍布雷作業大隊接獲第三作戰區命令後,實施彈藥裝載、戒護、運送演練,進行水雷整備,完成裝載、運送及吊掛作業,隨即出港進行水雷布放。軍聞社
兵不厭詐,詭詐的引爆水雷方式,像是「計數」引爆的方式,水雷可以記憶計算船隻通過的次數,來應對掃雷艦艇通過的次數,來對付真正想炸的主要作戰艦艇。後期由於無線電技術發展成熟,現代水雷也可以採用遙控引爆方式,而如果考慮到戰時若飛機無法起飛或艦艇無法出海時,還可以採用火箭發射的方式遠距布雷。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智慧型水雷」也出現,具有自主接戰能力,這使得水雷演進成現代海戰中重要的戰略與戰術武器。
美軍陸戰隊爆炸物處理訓練2025.4.15正在裝置一枚PDM-1BM型水雷,屬於沉底雷。U.S. Marine Corps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智慧型水雷第一種是可以辨識敵我,甚至鎖定特定的船艦才會引爆。第二種是結合移動能力變成「自走雷」,也就是在一定的距離投放之後,「自走雷」會依照設定的座標進行埋伏,再啟動聲納或是電磁感應器來感應,在船隻通過時,比對資料庫中是否為指定的艦艇,還有藉由磁感應來判定其噸位與目標是否相符,然後再引爆,關鍵就是有選擇性。
為何台灣需智慧型水雷?曾任拉法葉級(康定級)飛彈巡防艦艦長的國防院研究員江炘杓從三個面向來分析,首先是敵情威脅。由於中共解放軍的兩棲登陸與海上作戰能力不斷提升,台灣需強化不對稱戰力,智慧型水雷可有效遲滯或破壞敵艦隊行動,尤其是針對大型登陸艦艇。
第二是海域特性,江炘杓表示,台灣周邊海域(如台海、東部深海)水文複雜,智慧水雷可依環境調整作戰模式,例如在淺水區反制登陸艇,或在深水區針對潛艦布雷。
美國空軍第28轟炸機聯隊B-1B轟炸機2022.8.24掛載Mk65「迅擊」(Quickstrike mine)智慧型水雷,準備進行實彈布雷操演。U.S. Air Force
江炘杓也表示,第三點則是智慧性水雷的精準與可控性,智慧水雷具備敵我識別、延遲啟動、遠程操控等功能,可降低誤傷民船風險,並在關鍵時機發揮最大效果。
江炘杓近一步指出,智慧型水雷與傳統水雷在部署上的差異,首先是傳統水雷屬於被動式觸發(接觸或感應引爆),布設後難以控制,可能誤傷非目標船隻。其次是傳統水雷缺乏環境適應能力,例如淺水區易受潮汐影響而失效。
而在智慧型水雷方面,江炘杓以中科院自行研製的萬象系列為例,第一個特點是具有主動偵測與識別,包括透過聲納、磁力感應等技術區分敵我,避免誤觸。第二是能夠「網路化整合」,例如萬象系列水雷可與作戰管理系統(如「萬征專案」)連結,接受指令啟動或休眠。第三點則是模組化設計,使得智慧型水雷能夠依任務需求換裝感應器或「戰雷頭」,適應不同海域需求,例如如反登陸作戰或反潛作戰等任務。
此外,智慧型水雷還有一項優點,則是可回收與重複使用,傳統水雷多為消耗品,佈放後只有引爆或擊毀一條路,但是智慧型水雷在作戰後若沒有引爆,可以回收維護。
蘇紫雲也指出,智慧型水雷本身的控制,在布雷的飛機發航前,或是從船艦投放前,就先把目標資料輸入到智慧水雷的資料庫中,就可由資料庫對目標進行判別,因此投放之後就是由智慧型水雷「自主管理」了。也就是說,智慧型水雷就不像傳統的水雷那麼被動的,等於是主動偵測、決定引爆。
另外,智慧型水雷不只能「自主接戰」,投射的設定也讓智慧型水雷戰力更強大,更具任務彈性,2020年時任駐美代表蕭美琴公開表示當時正與美方討論洽購「智慧水雷」,旅美軍事專家梅復興發文指出,此一「智慧水雷」就是以JDAM衛星導航炸彈改裝的新一代「迅擊」(Quickstrike)水雷。
迅擊增程型(Quickstrike-ER, QS-ER)智慧型水雷(下)由美國空軍B-52轟炸機投放後展開滑翔翼,最遠可達40海浬,可遠距部署(Stand-Off deploy)。DVIDS
據梅復興指出,國軍有意申購加裝滑翔翼套件的增程型,也就是所謂的Quickstrike-ER (QS-ER,「迅擊增程型」)。QS-ER智慧型水雷可由各型飛行器自相當距離外投放,增加布雷安全性。從高度35000英呎處投放時,QS-ER滑翔飛行射程達40海浬 (約74公里),並在GPS導引下精準定位佈放。QS-ER智慧型水雷已有500磅與2000磅兩型。
據了解,「迅擊增程型」(QS-ER)智慧型水雷,除了美國空軍的B-52轟炸機、梅復興也指出台灣的P-3C與F-16戰鬥機該能夠掛載投放QS-ER智慧型水雷。
蘇紫雲表示,智慧型水雷若是用航空器投射的話,就像QS-ER投下後就會展開雙翼滑翔,或者其他有降落傘緩降;水面艦或潛艦投放時,智慧型水雷就如一般傳統水雷,在水面上直接進入,接觸水面後沉到預定的深度,若有移動能力的就移動到預定的位置。
美製「迅擊增程型」(Quickstrike-ER, QS-ER)智慧型水雷由B-52轟炸機投放後展開滑翔翼,最遠可達40海浬,可遠距部署(Stand-Off deploy)。DVIDS
由於賴清德總統指示軍方擴大對美軍購,如果美製智慧型水雷列入海軍的軍購優先清單中,能夠搭配中科院自行研發的水雷作戰管理系統「萬征專案」?
江炘杓指出,在美製智慧水雷與「萬征專案」的相容性的問題,首先會遇到的是技術整合的挑戰。因為美國提供的水雷(如MK-67潛射水雷或迅擊水雷(Quickstrike, QS)可能採用專屬通訊協定,需透過介面轉換才能與台灣自研系統整合。
江炘杓進一步指出,中科院研發「萬征專案」的定位也與美智慧型水雷方向不盡相同,因為「萬征專案」的水雷作戰系統旨在統一指揮國造各型萬象水雷,可以根據目標性質啟爆水雷,達到精準打擊的目的。
台灣海軍國造快速佈雷艇2023.11.10高雄新濱營區開放預演時開放參觀,展出難得一見的4型國造「萬象」系列水雷,包括萬象一型錐型雷、萬象一型柱形雷、萬象二型沈底雷以及萬象二型繫留雷等。
不過2020年11月傳出,美方並未同意直接出售智慧型水雷給台灣,而是擬以「技術轉移」給台灣自行生產,但美方須先對中科院水雷技術進行評估。不過,中科院反對向美方公開位於左營軍區中研發水雷的「萬象館」。
對此,江炘杓分析,中科院「萬象館」的水雷技術是少數未對美方開放的科研機構,台美水雷技術不同,除非改裝,否則無法相容。美方希望通過技轉「迅擊」智慧型水雷,自然必須先了解「萬象館」的能力水平,這樣反而容易讓美方掌握我方水雷技術。
在中科院研發智慧水雷「萬威計畫」2015年因造價過高被叫停,但美方技術轉移又卡關,台灣要獲得美製「迅擊」或「迅擊增程型」智慧型水雷,在「川普2.0」歡迎台灣擴大軍購的此刻,或許美方「開綠燈」的契機將露出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