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太說軍武】 海鯤號潛艦下旬海測 這些項目一定要過關!下一步作戰評測

    2025-04-06 08:15 / 作者 郭宏章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於台船建造乾塢(大塢)內完成「傾側試驗及準潛航試驗」等工項後,於2025.2.28由拖船協助浮移至測試碼頭,進行後續主機調校與繫泊試俥等測試。台船公司
    國造潛艦首艘原型艦海鯤潛艦,即將在4月中上旬進行海上測試(SAT),由於潛艦下潛後,一定要能浮上來,熟悉潛艦國造計畫的軍方將領指出,海鯤潛艦在符合安全與品質的標準下,才會出海測試。出海測試採分階段、分航次的漸進式方式執行。國防院所長蘇紫雲強調,潛艦最重要的壓力殼,必須達到承受足夠大的水壓,海測時內部各艙間的防水水密艙門都會關閉,一旦有漏水意外時,仍可快速上升,外界不用擔心。

    國造潛艦首艘原型艦海鯤號(舷號711),計畫於今年4月開始進行海上測試(Sea Acceptance Test, SAT),是整個國造潛艦關鍵節點,國防部長顧立雄3月19日在立法院表示,以安全為上,沒有特定4月1日開始測試,在HAT泊港測試的改正、確認安全之後,才會開始海測。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於台船建造乾塢(大塢)內完成「傾側試驗及準潛航試驗」等工項後,於2025.2.28由拖船協助浮移至測試碼頭,進行後續主機調校與繫泊試俥等測試。台船公司


    而台船公司先前證實,潛艦國造首艘原型艦海鯤潛艦在2月底浮移至台船測試碼頭,進行後續「主機調校」與「繫泊試俥」等測試後,已準備進行海試。有消息指出,經台船檢視海鯤潛艦各系統的數據均達安全標準,外籍技協顧問也已簽證認可,並經由海軍聘任的潛艦專案顧問邵維揚備役中將作最後確認,海軍已經同意台船在4月中下旬安排海鯤號潛艦進入SAT海上測試。

    至於潛艦海試(SAT)究竟有哪些項目要執行? 據了解,海鯤潛艦的海試流程,將會先以水面上「浮航模式」進行測試,通過適航試驗後,才會進入下一階段的水下測試。,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指出,海鯤潛艦的海試,可分為兩大階段。SAT第一大階段是先進行合格的船隻性能測試,也就是「船舶適航」測試(檢驗),首先必須先是具備一艘船的性能,再來第二大階段才是水下性能測試,才是針對潛艦作戰性能的驗證。

    在泊港測試(HAT)階段的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舷號711)已於台船建造乾塢(大塢)內完成「傾側試驗及準潛航試驗」後,2025.2.28上午正式出塢,由拖船協助浮移至台船第91號測試碼頭,準備4月份進行海上測試(SAT)。摘自粉專IDF經國號


    蘇紫雲指出,「船舶適航」的測試,也就是造船單位會針對船舶的船體、船機(主機)在設計、結構、性能和狀態等方面能夠抵禦航行、作業中通常出現的或能合理預見的風險,航運法規上簡稱「適船」。海鯤潛艦能在水面航行,因此也必須完成船舶的性能驗證。

    蘇紫雲說,軍艦或潛艦的海測可分兩大區塊,第一個是正常的船舶,對船上的各個次系統、聯合作用,設計的航速、轉彎的幅度等。潛艦動力核心為主機,驗證能否達到最大推進力;燃油系統處於高壓情況無燃油洩漏。另外,針對機電系統穩定、空氣系統輸送功能等測試,完成最基本的適航驗證。

    蘇紫雲也說,潛艦SAT第二大部分就是水下測試,最重要的是船殼的壓力殼(耐壓殼),在設計標準的直徑縮小值、接縫處是否有滲水、艙內的高壓水管能否承受壓力等。控制潛艦下潛與上浮的機構,是位於壓力殼與非壓力殼這兩層殼體之間的「壓載水櫃」,是否正常運作,甚至連艦上的馬桶,能否正常運作等都非常重要。

    高雄港區內的台船大塢2025.2.27完成注水,已安裝光電桅杆的國造潛艦首艘原型艦海鯤號(舷號711)上浮,準備移往91號碼頭繼續泊港測試(HAT)。讀者提供


    蘇紫雲表示,在水下的動態測試,還包括水下航速、噪音值,以及電池的續航能力等等,驗證其潛艦該有的性能。

    由於在海水中,每下潛10公尺,水壓增加一個大氣壓力(atm,註),因此潛艦下潛的深度愈深,據了解,海鯤潛艦設計的最大下潛深度可能達到420公尺,因此其承受水壓就比在海平面增加了40個大氣壓力,此時海鯤潛艦不會漏水?還有上面提到的「壓水櫃」能否正常排水、讓潛艦上浮?都令外界擔憂。

    由於台灣過去沒有自行建造潛艦經驗,首次海試「終極耐壓測試」外界雜音不少,一位熟悉國造潛艦計劃的資深海軍將領指出,海鯤潛艦在符合安全與品質的標準下,才會出海測試。出海測試會採分階段、分航次的漸進式方式執行。

    海鯤號潛艦裝備完成,2024/7/15在拖船協助下出塢,展開海試前的泊港測試。粉專「IDF經國號」提供


    至於海鯤潛艦4月中旬進行的海試(SAT)進行的模式,與其他艦艇有何差異?這位資深將領表示,潛艦與水面艦測試模式相同,主要差別在於水下安全,確保水下安全後,才會執行潛航測試科目。

    蘇紫雲則表示,海試要進入垂直的測試、不同深度的測試,一定是分階段執行的。蘇紫雲舉例,第一階段可能是下潛到50公尺,接著到100公尺深度,以每5個大氣壓力(atm)為一個區隔「壓力區」。蘇紫雲說,當然每個船廠設定不一樣,也有船廠下潛測試時是用每3個大氣壓30公尺為1個單位來區分不同的「壓力區」。

    台灣的國造潛艦IDS將配備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MK48 MOD6 AT長程重型魚雷,洛馬2023年3月仍宣布持續為美國海軍提升MK48魚雷聲納性能。洛克希德馬丁


    蘇紫雲說,潛艦水下測試檢證是在每一個壓力區、每一個水深的壓力區船殼變動的狀況,還有壓載水櫃排水的速度,愈往下潛,排水速度就會受到海水壓力的影響就會變得比較慢,這些都會列為測試的紀錄。

    在隨後將進行這個潛深測試(下潛深度)時,台船測試團隊都會進行一些安全程序,蘇紫雲指出,例如海鯤潛艦內部各艙間的防水水密艙門都會關閉,以防漏水意外狀況發生時仍可以保持正浮力,可快速上升,外界不用擔心,也不必過度放大。
    郭宏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