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顧爾德專欄:「美帝川普」符合台灣利益嗎?

    2025-01-14 17:39 / 作者 顧爾德 / 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川普將在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路透社資料照片
    1 月20日川普(Donald Trump)將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川普2.0正式啟動。「川普主義」除了對美國民眾進行民粹動員,他在第一任時外交國際政策上被形容為美國優先、單邊主義、不干涉主義甚至孤立主義;而他在第二任上任前,在對外關係上則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先是宣稱加拿大是美國51州,接著揚言要從丹麥手中取得格陵蘭島,又說要拿回巴拿馬運河管轄權,還發誓要將墨西哥灣重新命名為「美利堅灣」(the Gulf of America)。這是否預告了「川普2.0」時代的全球局勢會更動盪不安?這對印太地 與台海情勢又會有什麼影響?

    直呼加拿大總理「州長」

    2024年11月底,川普宣稱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開徵25%關稅,讓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急忙趕到美國,也顧不得先去華府拜訪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就直接奔赴佛羅里達海湖莊園和川普溝通。川普在晚宴上對杜魯道說,如果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就沒有關稅問題,言畢引發餐桌上眾人哄堂大笑。當時大家以為這只是川普一句不得體的玩笑話,不料他之後繼續公開講,還稱杜魯道為「州長」,而且越說越像是要認真推動的外交政策。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左)與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參加國際峰會資料照片。路透社

    川普不斷強調美加兩國合併對加拿大有經濟利益。1月7日川普在海湖山莊的記者會上說:「你去除那條人為劃定的線,你看看它是什麼樣子,這對國家安全也會好多了……加拿大加上美國,那會真的很了不起。」

    杜魯道:川普喜歡讓人失去平衡

    加拿大和美國利益攸關程度的確遠遠大於與大英國國協其他國家,即使合併可以討論,但很難想像,一個美國候任總統會以這樣輕浮的方式提出這個重要議題,還吃對方元首豆腐。 倒是即將下台的杜魯道回應得很得體,他說,合併是不會發生的事,還說川普做為一個成功的談判者,喜歡讓人失去平衡。對於被謔稱為「杜魯道州長」,他說自己關注實質問題,而不是人們為他取的綽號。「如果我臉皮那麼薄,我可能不會在政治上堅持那麼久。」

    至於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川普在1月7日記者會上不願承諾不會使用武力取得兩地控制權:「我不會承諾這一點。你可能需要做點什麼。」

    川普想要格陵蘭不是為國防

    格陵蘭是丹麥的領土,面積216萬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島嶼。川普威脅,丹麥若不合作,他將對丹麥祭出高額關稅。川普宣稱要取得格陵蘭已經影響到美國與歐洲盟友的關係。德國總理和法國外長都警告美國不要企圖以武力改變歐洲的疆域──如果看新聞標題還以為這是在對野心勃勃的俄國做出的警告。不要忘了,前兩年中國也是以經濟利益脅迫歐盟國家不得干涉中國人權問題,這反而促使歐盟在2023年設立「反脅迫」機制。

    2025年1月7日,川普長子小唐納抵達格陵蘭島首府努克。路透社

    格陵蘭這個北極圈內的大島嶼的確具有戰略價值,此處可以監控俄羅斯潛艇從北極進入北大西洋的動向;不只歐洲的北約國家在這裡設有監控設備,美國也在格陵蘭設有雷達站以監測飛越北極上空的俄羅斯導彈。在丹麥的合作配合下,國防安全並不成為美國要取得格陵蘭的理由。

    「川普應向格陵蘭人提案購買」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川普想取得格陵蘭是因為島上蘊藏著豐富的關鍵稀土,是中國以外最大的稀土礦藏,此外格陵蘭近海石油產量可能高達520億桶,約占全球已知儲量3%。

    2024年6月29日,格陵蘭西部的阿夕亞特(Aasiaat)。路透社

    格陵蘭島上居民5萬多人,8成以上是原住民因紐特人(Inuit,艾斯基摩人的一支),其他是丹麥移民後代、以及丹麥人與原住民所混血。格陵蘭於2008 年舉行自決公投通過,丹麥也於隔年承認格陵蘭人擁有自決權,但目前外交與國防還是交由丹麥處理。《經濟學人》建議,川普應該直接向格陵蘭人提出購買提案,如果格陵蘭人同意,可能讓每位居民都成為百萬富翁。

    川普聲稱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

    《經濟學人》也許想太多了,川普顯然並沒有深思過格陵蘭問題就隨口發言,結果就是挑釁盟友,放一把火把拜登過去幾年努力修補與歐洲盟友的關係故意再搞砸。

    至於巴拿馬運河問題則和台灣扯上一些關係。這條51哩的運河是美國把鄰居家後院當成捷徑、在1904年得到巴拿馬政府同意而開鑿的,之後由美國人管理。甫過世的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於1977年簽署《巴拿馬運河條約 》(Panama Canal Treaty),允諾要在2000年將運河管理權交還給巴拿馬。

    2024年12月22日,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在他的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了一張美國國旗插在巴拿馬運河上的圖片,稱「歡迎來到美國運河」。翻攝Truth Social

    就在卡特過世、各界悼念之際,川普說:「他是個好人,但他犯了大錯。……他造成我們損數兆元損失。」除了批評巴拿馬向美國船隻收取高額通行費,他更指控巴拿馬運河已被中國控制了。雖然巴拿馬政府否認這項指控,但川普也不是無的放矢。

    運河重要港口被中國取得

    巴拿馬原本是台灣邦交國,2017年棄台灣而與中國建交,之後並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巴拿馬貪圖的是中國在這裡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基礎設建設,還有逾30家中國公司在此投資礦產、物流和交通、電信。而中國覬覦的當然是對全球重要運輸動脈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

    目前巴拿馬運河7成通行量是美國船隻,中國則佔3成。中國嵐橋集團於2016 年投資掌控了瑪格麗塔島,這個島位於巴拿馬運河大西洋端入口科隆自由貿易區內,這是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瑪格麗塔島原本是美軍用來做為無線電基地,1990年代由台商承租做為成衣加工區,如今嵐橋將之開發成巴拿馬最大的大西洋港口。此外,李家誠的和記黃埔集團取得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兩大港口──太平洋上的巴爾博亞港和加勒比海上的克里斯托瓦爾港──經營權至2046年。中國也在準備興建第四座橫跨運河的大橋。

    台灣加入運河《永久中立條約》議定書

    就法律上而言,中國難以控制巴拿馬運河。因為在美巴簽訂《巴拿馬運河條約 》的同時,還簽訂了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條約》(Torrijos-Carter Treaties),旨在確保巴拿馬運河的永久中立性和開放性。條約主要內容包括:

    一、巴拿馬運河將在和平與戰爭時期對所有國家保持開放,並且不得受到任何威脅或干擾。

    二、美國將運河控制權移交給巴拿馬後,保留在必要時協助維護運河中立的權利。

    三、運河只能交給巴拿馬政府管理和運營,以確保其安全和效率。

    為確保巴拿馬運河的永久中立性和開放性,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其他國家加入,以承認並支持運河的中立地位。這項議定書已擴展至包括台灣在內的40 多個國家,簽約國承諾尊重巴拿馬運河的中立性和和平使用。

    中國政府可透過企業影響運河

    即使如此,中國政府還是可以透過當地中資企業影響巴拿馬運河的運作。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學者拉扎勒斯(Leland Lazarus)告訴《美國之音》(VOA),他擔心一旦中美在台灣海峽或南海爆發衝突,而美國海軍需要迅速從大西洋通過巴拿馬運河運往太平洋,中國公司可能會藉故拖延通行作業。此外,像同方威視(NUCTECH)和上海振華重工(ZPMC)這樣的中國國企,可能會使用港口掃描設備和貨物起重機收集商業數據。

    不只川普出言脅迫盟邦鄰國,連共和黨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多數派(共和黨)在 X(前 Twitter)帳戶上也貼出一張《紐約郵報》頭版將加拿大併入成為第51個州的模擬地圖,並留言:「我們國家是戰士和探險家建立的,害怕大夢想就是美國的。」

    共和黨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多數派在X平台貼出《紐約郵報》頭版將加拿大併入成為第51個州的模擬地圖。翻攝網路

    川普讚賞19世紀「美帝」時代

    不論川普的動機是否合理、是否只是在增加談判籌碼,如此揚言要併吞鄰國友邦,是從19世紀末、美國第25任總統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之後,沒有一個美國總統幹過的事。

    19世紀末美國經濟進入快速成長期,1897年國會通過丁利關稅法案( Dinley Tariff Act of 1897),該法案是藉關稅保護國內製造業者與工人,法案獲得到麥金利全力支持。川普曾對那個時代大聲讚賞,聲稱19世紀90年代的美國「可能是它在歷史上最富裕的時候,因為那是一個關稅體系。」麥金利任內最重要歷史事件就是美西戰爭,他希望西班牙能讓古巴獨立,但西班牙不願意,美西談判失敗後,美國向西班牙宣戰,並取得勝利。之後西班牙割讓出波多黎各、關島與菲律賓等海外殖民地。這也被視為「美國帝國主義」開始的一個重要指標,之後,「美帝」也在1898年吞併夏威夷。

    美國自古擁有孤立主義傳統

    美國開國以來就有孤立主義傳統,國父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在1796年告別演說(Farewell Address)中就循循善誘國民要「提防外國勢力的陰謀詭計」,「我們處理外國事務的最重要原則,就是在與它們發展商務關係時,儘量避免與它們發生政治聯繫。」「如果我們捲進歐洲事務,與他們的政治興衰人為地聯繫在一起,或與他們友好而結成同盟,或與他們敵對而發生衝突,都是不明智的。」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華盛頓可以宣稱:「我們就可以來採取一種姿態,使我們在任何時候決心保持中立時,都可得到它國的嚴正尊重;好戰國家不能從我們這裏獲得好處時,也不敢輕易冒險向我們挑釁……。」

    川普的國際觀既有門羅傳統的孤立主義,又有麥金利的帝國主義思想。資料照,美聯社

    到了19世紀初,美國第5任總統門羅(James Monroe)提出「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表明美國不涉入歐洲強權之間爭鬥,但歐洲列強也在不應再進一步殖民美洲、或涉入美國或其他美洲主權國家事務。若歐洲各國在美洲點燃戰火,美國將視為敵意行為。門羅在1823年12月國會的國情咨文中說:「做為涉及美國權利與利益的一項原則,中、南、北美洲,由於它們業已實現並保持自由和獨立的地位,今後不得再被歐洲任何國家視為未來殖民的目標。現在已是維護這一原則的恰當時刻了……。」直到19世紀末,門羅的宣示被視為美國基本外交政策的基礎,甚至20世紀的領導人老羅斯福、甘迺迪與雷根都曾引用門羅主義。

    台灣要小心應對「美帝川普」

    麥金利其實是藉門羅主義來排拒歐洲國家介入美洲,並借此順勢擴張美國勢力範圍,因此被稱美國帝國主義的重要起點。而川普的國際觀既有門羅傳統的孤立主義,又有麥金利的帝國主義思想、關稅保護主義思維,美國天命(Manifest Destiny)、美國例外論(American exceptionalism)等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意識型態,讓他對國際事務常發表自我中心的意見。19世紀末是個弱肉強食時代,川普格陵蘭發言後,法國外交部長巴羅(Jean-Noël Barrot)就警告:「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要回歸到弱肉強食的時代。」

    即使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強大國家,但她的宰制能力已不如上個世紀的盛世,她的盟國與敵人也不再唯命是從。正如《經濟學人》國防版主編喬希(Shashank Joshi)所質疑:如果美國可以聲稱勢力範圍並威脅以武力來實現,為何俄國不能在烏克蘭這樣做?中國不能對台灣這樣做?

    過去4年,有人質疑拜登的「民主大聯盟」太高調、不符現實;不過如今川普這種「強權即公理」的邏輯更不符合美國許多盟友的利益──包括台灣在內。台灣對「美帝川普」也得小心因應。

    本文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顧爾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