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時任馬英九總統(左)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馬習會」,會後2人一同在媒體前亮相。美聯社
時隔9年,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再度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被稱為第二次「馬習會」。而首次的「馬習會」是在2015年11月7日於新加坡舉行,該次會面是1949年台海兩岸分治之後,雙方在任的領導人首度會面。這歷史性的會面,影響深遠,馬習兩人在會中表態共倡「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是2個月後的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的蔡英文以689萬票過半得票獲勝,國民黨的朱立倫敗選,也開啟了民進黨隨後12年的長期執政,更凸顯「馬習會」促統訴求與台灣社會脫節的矛盾,也對台灣政局發展形成另一變數。
馬英九欲藉馬習會達成重大「歷史定位」
由江澤民指定「隔代接班」的習近平於1992年底接班上位,是馬英九希望抓住「歷史機遇」的重要關鍵,因為習近平承襲歷代中國領導人高度期待在對台政策上有所突破,而馬英九也想落實其父親遺訓「化獨漸統」,在他的執政8年任期中達成最重大的「歷史定位」,兩岸雙方一拍即合,但兩人會面也歷經不少波折。
在2012年11月15日舉行的的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並當選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並接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執掌軍權,隨後在2013年3月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也通過由習近平接任「國家主席」,至此黨軍政「三位一體」、大權總攬的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真正掌握了整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器。
事實上,自從習近平於2012年11月舉行的中共「十八大」就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最高領導人後,國共兩黨雙方便開始有「馬習會」的構想。尤其是台灣當時的總統馬英九,對於兩岸領導人會面有相當積極的態度,檯面下已與中國展開積極溝通,但這卻與馬英九在2011年競選總統連任時公開在電視訪問中所表示的:不會在任期內與(中國)大陸領導人見面、不談統一問題等態度背道而馳,因此一傳出馬習安排會面的風聲,就引來不少反對聲浪。
2015年11月7日,時任馬英九總統(左)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率雙方代表,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馬習會」。美聯社
不過,馬英九對於會見習近平的意向,並未因為外界反對聲音而有改變。據深度研究馬英九兩岸政策的淡江大學前國際事務副校長王高成教授,在2015年11月曾撰文指出,自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又開始恢復官民間的來往,但是最高層次僅止於主管兩岸事務負責人之間的會面,並未及於兩岸領導人之間。相較於兩岸經貿及人員往來之密切,兩岸最高領導人遲遲無法見面,總是一大缺憾,也無法完整顯現兩岸的和平關係。如今兩岸領導人能夠直接會面,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而言,實具有重要的政治及和平意涵。」
也因為馬英九積極想完成兩岸領導人會面這兩岸恢復全面交往的「最後一塊拼圖」,因此一步步向前推進,原本是先從「黨對黨」的層級來構想規劃,也就是讓兩岸領導人以執政黨黨魁的身分會面,來安排馬英九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與習近平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身份進行,之後再進一步往政治實體的層級來推動。
朱立倫2015年5月與習近平會面 為馬習會奠基礎首先,馬英九於2014年2月,指派時任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南京會商安排。王張兩人在這次兩岸65年來首度由行政部門官員直接會面的場合,觸及的議題就包括「馬習會」。不過,由於當時國際與雙方內部因素影響,國共雙方對於會面地點場合的討論無法達成共識。
隨後,2014年3月17日爆發長達23天的「太陽花學運」抗爭運動,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倉促審議、兩岸經濟進一步融合提出強烈的反對聲浪,也衝擊了同年年底舉行的選舉「九合一」地方選舉。
接下來,由於在2014年11月29日,「九合一」選舉當中,泛綠在全國22縣市長選舉拿下14席,泛藍則只剩下8席,國民黨遭受重挫,馬英九12月2日宣布辭去國民黨主席一職,於隔日的中常會上通過生效,這也對國共雙方安排領導人會面的安排造成影響。由於馬英九已非黨主席身份,因此國共雙方只好改弦更張,改由新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於2015年前往北京與習近平會面。
國共兩黨黨魁在1949年分治66年後的歷史性會面,就由朱立倫在2015年5月4日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面,也是為後來的馬習會奠定基礎。
根據當時中共官媒新華社報導指出,習近平向朱立倫喊出的「習五點」,稱「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兩岸聯繫日益密切的今天,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要堅定信心、增進互信,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攜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提出的5點主張包括:第一,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第二,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宗旨;第三,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第四,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要著眼大局,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不僅要求同存異,更應努力聚同化異,不斷增進政治互信;第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大家一起來幹。
習近平在2015年5月初這場「朱習會」中高調宣示的「習五點」,「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也等於後續馬習會的暖身操。
李顯龍任推手 安排習近平國是訪問歷經2014年多次傳出馬習可能在不同場合見面的傳聞,被時任立委會主委夏立言否任後,到了2015年11月初,馬習會確定即將舉行的消息曝光後,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記者會上證實這場世紀會面拍板定案。
夏立言當時對外說明,馬習會的議題是在同年10月,夏立言與時任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於廣州的「夏張會」後,中共中央辦公廳(也就是習近平辦公室)內部討論,由張志軍先提出,之後再各自帶回去請示上級,最後經數週往返磋商後確立「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定位、馬習互稱「先生」及「非國際場合」等原則,成功將這場世紀會面拍板定案。
由於當時在台灣,第十四任總統大選事實上在2015年下半年早已經緊鑼密鼓展開,國民黨在歷經「換柱風波」、倉促換下洪秀柱,改由黨主席朱立倫代表出戰早已就戰鬥位置的民進黨對手蔡英文,加上九合一大選挫敗陰影仍在,外界普遍看好民進黨勝選,就在這種背景下,馬英九更急於在2016年520卸任前達成其歷史性任務—見到習近平。
一直在台海兩岸關係上扮演中介角色的新加坡,這次由李光耀之子、總理李顯龍擔任推手,以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新加坡建交25周年的名義,安排習近平於2015年11月6日下午搭乘專機自越南抵達新加坡,先在新加坡進行一天的國事訪問。
隨後「馬習會」正式登場,2015年11月7日下午3點,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馬英九與習近平兩位領導人在島嶼大廳的東陵廳正式會面握手合影,留下「世紀之握」歷史性的鏡頭。
雙方人員名單可看出 馬習會是「國家」層級出席這次會見的人員,台灣方面,陪同馬英九出席與習近平會面的則有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高華柱、行政院陸委會主任委員夏立言及國安會諮詢委員邱坤玄、總統府副秘書長蕭旭岑和陸委會副主委吳美紅陪同參加會面。
至於在中國方面,習近平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中央外事辦主任兼國務委員楊潔篪、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張志軍、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兼總書記辦公室主任丁薛祥及中央台辦副主任陳元豐陪同參加會面。
從雙方人員名單可看出,已經明確是「國家」層級,尤其是中國大陸方面,因為以黨領政、以黨領軍的政治結構與台灣不同,因此身兼黨軍政一體領導人的習近平與其核心幕僚王滬寧、栗戰書等出席,代表性已夠高,至於台灣方面也有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前國防部長、時任國安會秘書長高華柱,以及國安會諮詢委員邱坤玄陪同馬英九出席,也呼應兩岸雙方官員對等的最高層級。
習近平:堅持九二共識 馬英九:鞏固九二共識馬英九與習近平合影之後,轉往「裕廊廳」會談,其中前10分鐘對部分媒體開放。習近平在致辭當中提及「兩岸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並說:「兩岸同胞攜手奮鬥,堅持『九二共識』。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馬英九則提出維繫兩岸和平繁榮的5點主張,當中提及「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和平現狀,海峽兩岸在1992年11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但並未提到「一中各表」,馬英九也強調「貨貿協議、兩會互設機構、與陸客中轉等,應該儘速處理。」馬並稱:「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該互助合作,致力振興中華。」
隨後馬習會進入閉門會談階段,根據台灣方面由陸委會事後公布的《馬總統正式會談談話全文》新聞稿指出,馬英九在閉門會補充了5點主張,提到:「主張九二共識的內容是一中各表,不涉及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這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不容許的。」
當時陸委會在新聞稿也指出馬英九「提及中日和基地軍演和飛彈的問題,以及有意義的參與國際社會常受到阻撓,應該從這些方面進一步降低敵意與對立。」、「在歷史文化和兩岸經貿進行合作。大陸委員會主委、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之間還沒有聯繫機制,建立起來有助於雙方的處理。」。此外,馬英九還提到「兩岸享有共同的血緣、歷史與文化。」
馬習雙方會後對外宣布所達成的共識,包括「雙方肯定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重要成果。雙方認為應該繼續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加強溝通對話,擴大兩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造福兩岸同胞,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該攜手合作,致力於振興中華,致力於民族復興。設立兩岸事務主管熱線,有助於雙方及時溝通,避免誤判,處理緊急問題。」
對於兩岸貨物貿易、兩會(海基會與海協會)互設辦事機構等問題,馬習雙方稱共識內容為「雙方可以抓緊商談,爭取早日達成一致。習近平表示了解台灣同胞對參與國際活動問題的想法和感受,重視並推動解決了許多與之相關的問題。只要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兩岸雙方可以通過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當時的國民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表示,兩岸領導人會面對於兩岸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朱立倫也表示,如果他當選總統後,願意繼續見習近平。國民黨中央也由發言人、文傳會主委林奕華表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關係從化解對立乃至和平發展,兩岸領導人會面應是進入合作雙贏階段的重大分水嶺。
馬有無向習提及「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成羅生門
但是,究竟馬英九在會中是否有向習近平等人提及「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立場,有沒有當著習近平的面,說出中國民國存在的事實?這關鍵問題成為在馬習會後國際記者會的焦點。時任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記者會上表示,馬英九「完整說明『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之意涵,充分彰顯中華民國主權與維護臺灣尊嚴,維護台海現狀。」
夏立言更指出馬英九是「第一位在大陸領導人面前說出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及兩岸隔海分治事實的總統,促使陸方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等,但由於中國方面對這些馬英九在閉門會中的包括「一中各表」、「中華民國」等關鍵說法都沒有提及,因此在會後記者會上引來各方媒體記者的追問,尤其是馬英九究竟有沒有向習近平說出「一中各表」,也成了羅生門。
由於「九二共識」是時任陸委會主委蘇起坦承在2000年4月自己發明的名詞,是為了幫助當時即將在520 上任的新總統推展兩岸關係,才重新包裝「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精神。但事實上,當年「九二香港會談」兩岸並未對「一個中國」的涵義上達成共識。
1992年由台灣官方委託的談判代表、時任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當時的中國官方委託代表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1992年10月26日至30日底,於香港進行「九二香港會談」中,兩岸雙方均認為雙方在「一個中國」的涵義上並無共識。
2015年「馬習會」前夕,時代力量成員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舉行抗議示威。美聯社
當時中國方面認為,雙方在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態度的基礎上,暫不討論「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從而面向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進行務實的對話與談判。換言之,雙方以「各自表述」的方式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是共識,而對「一個中國」的內涵,雙方既未討論,根本沒有共識。但被當時李登輝時期的陸委會稱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因此,台海兩岸在1992年底「九二香港會談」後,中國方面只提「一個中國」,也就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而台灣方面則對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是台灣的「一個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簡稱「一中各表」,但尊重對岸,因此「各自表述」。
此後,「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8個字,是當時台灣從1992年辜汪香港會談之後,從李登輝執政時期到陳水扁執政8年之間,均強調兩岸雙方對於一個中國並無共識,「一中各表」特別是國民黨對兩岸關係政策的重要的定調。而馬英九在馬習會對媒體公開部分,並未提「一中各表」,而是在閉門會中才提,引來在野人士批評與媒體的質疑。
蔡英文勝選 台灣人民選擇不如馬習預期不過,從當時國際局勢背景來看,美國希望中國支持美國對阿富汗等反恐戰爭的戰略下,白宮對兩岸領導人「馬習會」表示謹慎歡迎,美國國務院也歡迎兩岸的領導人會晤,以及過去幾年來兩岸關係歷史性地改善,這使美國以及整個地區都受益,並鼓勵兩岸政府繼續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具有建設性的對話。因此,儘管被太陽花學運等挑戰兩岸更緊密關係的方向是否合乎台灣民意,但在當時的國際現勢下,外國認為馬習會的貢獻,某種程度上和緩了台海局勢。
首次「馬習會」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仍具有重要的歷史及實質意義,如同王高成指出「至少大陸已願意接受臺灣的治權地位,並願意在『一個中國、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與臺灣共同協商兩岸的關係,雙方也再次凸顯了『九二共識』對於兩岸和平發展關係的不可或缺性。至於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影響,將看臺灣人民的選擇,以及此次會談影響選舉的效應如何而定。」
不過,接下來台灣人民的選擇,並不如馬習兩人預期。2016年1月16日總統大選,民進黨的正副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陳建仁,以「中華民國台灣」為國家定位的訴求,取得689萬4,744張選票,以過半56.12%的得票率贏得總統大選,顯示多數台灣人民以選票表達了不接受中國版本的「九二共識」。儘管「馬習會」成就了馬英九個人心心念念的「歷史定位」,但在帶領台灣人民走向與中共領導下的「一個中國」融合之路,「馬習會」並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