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嚇阻戰爭為台灣戰略重點 李喜明:應以「拒止」取代「擊敗」

    2024-03-02 16:45 / 作者 郭宏章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2024.3.01出席風傳媒10週年論壇演講「地緣風險」。郭宏章攝
    外傳是未來賴清德新政府國防部長可能人選之一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近期動態引人關注,昨天(3/01)在一場公開專題演講中,李喜明提出在亞太地緣政治中,美中競爭下,台灣要與美中保持「等距」,非常困難,所以只能採取「夥伴關係」,而這樣的策略,不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皆是如此。李喜明並以俄烏戰爭為例,反思台灣的戰略,李喜明認為台灣應該要有「嚇阻戰爭」的能力,要以「拒止」概念取代「擊敗」思維。李喜明也強調,唯有堅定的防衛意志,與有效的防衛能力,才是台灣爭取外援的基石。

    外傳是未來賴清德新政府國防部長可能人選之一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近期動態引人關注,昨天(3/01)在一場公開專題演講中,李喜明提出在亞太地緣政治中,美中競爭下,台灣要與美中保持「等距」,非常困難,所以只能採取「夥伴關係」,而這樣的策略,不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皆是如此。李喜明並以俄烏戰爭為例,反思台灣的戰略,李喜明認為台灣應該要有「嚇阻戰爭」的能力,要以「拒止」概念取代「擊敗」思維。李喜明也強調,唯有堅定的防衛意志,與有效的防衛能力,才是台灣爭取外援的基石。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2024.3.01出席《風傳媒》成立10週年論壇,進行專題演講「地緣風險」,呼籲台灣重視以「拒止」代替「戰勝」為戰略思維。郭宏章攝


    李喜明昨天 (3/01)應邀出席《風傳媒》10週年社慶、「動盪中的繁榮」2024年高峰論壇,進行專題演講,針對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李喜明先提出6點主要分析,第一,台灣位於第一島鏈中心,對美、中都有地緣戰略利益;第二,亞太地區鄰國的態度和立場間接影響台灣未來安全;第三,美國積極加強在亞太地區的夥伴關係;第四,區域國家的選擇:「夥伴」、「避險」、「等距」;第五,區域國家多希望保持中立,採取「避險」策略;第六,台灣只能採取「夥伴」策略。

    李喜明進一步說明,面對地緣政治的風險,與美國及中國「等距」,成了亞太地區大多國家的選擇,然而台灣卻無法這麼做。李喜明舉例,美中競爭下,台灣可能不是餐桌上點菜的人,而是別人的「菜單」,這樣情況下要等距,非常困難,所以只能採取夥伴關係,而這樣的策略,不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皆是如此。

    由於烏克蘭戰爭已有2年,若再以台灣與烏克蘭的地緣風險做比較,李喜明指出,台烏兩國都面臨大國威脅、戰力懸殊,但整體環境卻不同。李喜明表示,烏克蘭是內陸國家,俄羅斯要侵入較為容易,但台灣屬於島國,要侵略非常困難,但只要島國被侵略,後續資源也很困難,有利也有弊。此外,在戰略價值上,李直言「台灣的價值比烏克蘭對美國的價值高很多」,如果烏克蘭丟掉了,還有周邊歐洲國家共同承擔,但只要台灣失去了,只有美國單獨承擔。

    美國在印太地區軍事部署,不止面對台海問題,也須擔負面對北韓、東海與南海的局勢。圖為2023年4月4日,南韓驅逐艦栗谷李珥號(DDG-992,前排右)、美軍航空母艦尼米茲號(中)、日本護衛艦海霧號(DD-158,前排左)在濟州島附近海域聯合軍演。美聯社


    台灣地緣政治風險評估為何?李喜明說,第一,「戴維森窗口」,也就是美國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曾在2021年指出,中國在6年內,也就是2027年中國會對台採取行動,隨後印太地區開始一系列的「2027年威脅論」,變成2027年中國全面犯台,搞得大家越來越緊張;不過在去年11月舊金山「拜習會」之後,美中已經建立管道,共同管理(management)台海情勢,此後,2027年威脅論也逐步平息。

    李喜明問聽眾,「到了2032年,習近平79歲,成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大帝』,他會不會想在歷史留名?」因此,台海安全最重要的指標為習近平的任期。李喜明指出,習近平個人一定要掌權、專政、經濟好,最後才能圓其「中國夢」。而當習近平出現這想法時,台灣就要擔心了,因為如果不統一台灣,要如何完成中華復興?但現在中國不會做這件事,不過只要再習近平繼續連任國家主席,2022年起,新任期又過10年後,到了2032年,習就有可能想在歷史留名,會對台做出一些動作。

    李喜明也進一步提醒,中國恐會在新任總統賴清德的520就職演說前,做一些動作來形塑演說內容,而就職演說,多少都會影響台灣的穩定。再來為2024美國總統大選以及朝鮮半島、東海及南海危機水平擴散。

    李喜明強調不對稱作戰,認為台灣應該發展「一大堆致命的小東西」,包括無人機在內,來嚇阻中共發動攻台戰爭。圖為蔡英文總統2021年1月參觀中科院無人機。路透社


    至於台灣該如何防衛?李喜明強調,台灣應該要有「嚇阻戰爭」的能力,可信的威脅加上可信的保證就是「有效的嚇阻」,此外,也需要不對稱的防衛戰略,以「拒止」概念取代「擊敗」思維,並以「彈藥」為中心,而非以「載台」為中心,簡單而言,就是要一大堆機動、分散、精準、致命的小東西。

    李喜明也提醒聽眾,若台灣決定獨自抵抗中共的侵略,對於要付出什麼代價,策略方法是什麼,必須想清楚,如果台灣沒有堅定防衛意志,沒有有效的防衛能力,別想得到外援,防衛意志與有效的防衛能力都是台灣爭取其他國家外援的基石,只有「我有機會成功,才有機會受到援助。」
    郭宏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