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蘇丹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近日佔領法舍,一名從當地逃至附近城鎮塔維拉的幼童接受治療。美聯社
我國防部臉書粉專上週六(11/8)遭蘇丹網友灌爆,烏龍以「中國向蘇丹叛軍出售武器(中國FB-10A短程地對空飛彈)」指責我國防部,似將該粉專誤認為「中國國防部」,經我國防部解釋解除誤會。專家指出蘇丹武裝團體疑透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獲得該武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報導,除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也攪動這場15萬人死亡的紛爭。
這場衝突的雙方是蘇丹軍事將領柏罕(Abdel Fattah al-Burhan)、達加洛(Mohamed Hamdan Dagalo,又名赫梅蒂Hemedti),兩人2021年聯手發動政變奪權,之後柏罕成為蘇丹實質元首,任政府軍總司令,帶領「蘇丹武裝部隊(SAF)」;達加洛領導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SF)」,為實質副元首。2023年兩人翻臉兵戎相向,演變為這場已釀15萬人死亡的衝突。
蘇丹資源豐富、位置重要儘管表面上是2個軍事將領的對決,CNN指出衝突背後至少4國勢力介入,遠比表面看來的更複雜也更致命。4國最初一致支持柏罕、達加洛發動的政變,但當這兩人翻臉,這些國家不得不選邊站,專家、人權觀察組織和一些西方國家政府指責這些國家透過提供武器、財政、後勤及外交等援助,影響蘇丹衝突。
各國插手原因各異,蘇丹在區域具重要戰略意義,作為連接中東和非洲的橋樑,蘇丹控制紅海沿主要航線約800公里海岸線;擁有大面積農地、大量金礦,還是世上最大阿拉伯膠生產國,阿拉伯膠為食品、藥品、化妝品重要原料。此外,約650公里的青尼羅河(Blue Nile River)流經蘇丹境內,使其在區域水資源上扮演關鍵角色。
2025年3月26日,柏罕(中)率「蘇丹武裝部隊」,從「快速支援部隊」手中奪下喀土穆。美聯社
曾任美國駐柬埔寨、辛巴威大使的退休外交官芮伊(Charles Ray)說:「誰控制了蘇丹,誰就有能力在更廣泛的地區,包括非洲之角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施加影響。」他是現任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非洲計畫主席。
達加洛領導的「快速支援部隊」與蘇丹政府軍對抗;圖為2019年7月13日他在一場活動中向民眾致意。美聯社
美國喬治城大學「當代阿拉伯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政治學教授安納尼(Khalil al-Anani )指出,「蘇丹衝突中不存在中立勢力」,「每方都有各自目標,都為了自身利益而介入,控制(蘇丹)就意味著掌控整個撒哈拉以南地區。」他也指多年來暴力肆虐、政局混亂、民不聊生,也使蘇丹極易被外國勢力利用。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屢屢遭控向達加洛領導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 RSF)提供武器,儘管多項調查報告都得到此結論,聯合國安理會的專家小組也表示這些指控「可信」,該國仍堅決否認。
CNN報導,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今年稍早發布報告稱在蘇丹達佛(Darfur)發現了包括AH-4榴彈砲在內的中國武器。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阿聯是唯一被證實從中國進口這些特定武器的國家。
2025年5月6日,蘇丹準軍事團體「快速支持部隊」以無人機攻擊紅海主要商港蘇丹港。美聯社
阿聯外交部表示,此款榴彈砲「已在國際市場上流通近10年,只有一國採購或轉讓了這套系統的說法不成立」,CNN強調「記錄顯示並非如此」。
近日查德媒體TchadOne的
調查報導指出,查德購買了中國製造FB-10A飛彈,最後卻落入「快速支援部隊」手中,報告稱「系統剛交付不久便從軍隊庫存中消失,後來又出現在蘇丹,公然違反了國際武器禁運」,報告引述查德一外交官員表示「一切都是為了掩蓋資金來源」,報告指資金來源為阿聯。
2025年11月3日,蘇丹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近日佔領法舍,圖為從當地逃至附近城鎮塔維拉的民眾。路透社
若干美國國會議員一直試圖阻止美國向阿聯出售武器,以免落入「快速支持部隊」之手。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近日呼籲,將「快速支援部隊」列為恐怖組織,聲明表示包括阿聯等在內的「外國支持者」,「助長了這場衝突並從中獲利」。
喬治城大學學者安納尼(Khalil al-Anani )指出,阿聯介入蘇丹事務「主要出於經濟目的,控制其自然資源,包括農業和黃金」,此外也「不希望看到蘇丹成功實現民主轉型」,安納尼說該國一直是阿拉伯世界反革命勢力的主要支持者,阻止蘇丹走向民主「符合其更廣泛的區域性『反阿拉伯之春運動』策略」。
2025年11月3日,蘇丹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近日佔領法舍,圖為從當地逃至附近城鎮塔維拉的民眾。路透社
早在這場衝突發生前,「快速支援部隊」領導人達加洛的家族成員便與阿聯建立了密切聯繫,美國官員稱,這些家族成員在該國控制龐大公司網路。美國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OFAC) 已對其中幾家公司施加制裁,控這些公司為「快速支援部隊」採購武器,或出售該部隊控制的礦場開採的黃金,資助該部隊。
阿聯總統顧問加爾加希(Anwar Gargash)稱這些指控為試圖打擊阿聯形象的假新聞,強調阿聯希望看到蘇丹談判、文官統治、停火。阿聯駐美國大使館也「斷然否認」該國曾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的說法。
埃及埃及在柏罕、達加洛發動政變之初給予了支持,2021、2022年兩國還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曾是將軍,2013年以軍事政變奪取政權,上台後打壓異議人士和公民自由。
美國前外交官芮伊說:「一個自由民主的蘇丹將暴露埃及的所有問題,無疑會加劇埃及政府維持統治的難度。」
2025年11月3日,蘇丹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近日佔領法舍,圖為從當地逃至附近城鎮塔維拉的幼童。路透社
柏罕、達加洛決裂後,埃及明確表示承認前者及其領導的「蘇丹武裝部隊」是蘇丹合法政權。埃及多次與柏罕的部長們舉行會晤,並給予外交支持。埃及外交部上月發表聲明,強調埃及「致力維護蘇丹的主權、領土完整以及其國家機構,特別是蘇丹武裝部隊的重要角色」。
達加洛曾指控埃及向柏罕的「蘇丹武裝部隊」提供武器,用以攻擊「快速支援部隊」,埃及否認。
2025年10月29日,蘇丹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近日佔領法舍,圖為一名從當地逃至附近城鎮塔維拉的女性。美聯社
喬治城大學學者安納尼說,埃及作為鄰國,介入蘇丹事務主要是出於國家安全考量,尤其是蘇丹局勢影響著埃及的生命線:尼羅河。當然埃及也擔心蘇丹動盪下的人道主義後果,若數萬蘇丹難民湧入,將令埃及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
美國前外交官芮伊點出埃及的水資源安全問題,多年來,埃及和衣索比亞一直因水資源起衝突,埃及約90%的淡水供應依賴尼羅河,而衣索比亞在尼羅河上建大壩(9月落成)。蘇丹位於衣索比亞和埃及之間,是這場衝突的關鍵參與者,芮伊說若有了蘇丹支持,埃及在與衣索比亞的紛爭中就多了一項優勢。
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明面上保持中立,呼籲蘇丹尋求解決衝突方案,並與美國合力調解。但觀察家指沙國與埃及一樣支持柏罕及其「蘇丹武裝部隊」,並提供外交支援。
沙國已明確表示,蘇丹為近鄰,其主要努力是維護紅海沿岸的穩定,紅海是沙國王儲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制定沙國經濟計畫的關鍵貿易通道。
2025年10月27日,從法舍逃出的民眾。路透社
美國前外交官芮伊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參與非洲事務,無論是在北非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都有其經濟利益;他們在這些地區的活動也日益頻繁。但我認為,他們可能也考慮到一些競爭對手在那裡的活動,這(參與非洲事務)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持競爭力。」
俄羅斯俄羅斯在忙於烏克蘭戰爭的同時,也將蘇丹視為深化在非洲影響力的機會。CNN於2023年4月報導,俄羅斯傭兵「華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透過敘利亞、利比亞等國,向「快速支援部隊」提供飛彈。
CNN指華格納一直支持非洲沙赫爾(Sahel)地區的武裝組織和獨裁政權,以換取礦產資源,包括在蘇丹黃金開採的特許權。
俄羅斯傭兵組織「華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格津;圖為2023年8月21日發布,他所在地疑似在非洲。取自Telegram/美聯社
2023年,「華格納集團」在俄羅斯發動兵變失敗,領導人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隨後遭遇空難喪生。此後克里姆林宮一直試圖將「華格納集團」納入俄羅斯軍隊管理,對蘇丹衝突的介入變得更加複雜,
儘管「華格納集團」公開支持達加洛的「快速支援部隊」,但克里姆林宮一直在與柏罕進行談判,莫斯科極力爭取蘇丹同意在蘇丹港建立一個海軍基地,以便俄羅斯獲得進入紅海的通道。
2025年10月27日,從法舍逃出的民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