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海邊出現「海嘯雲」。翻攝X@Alex_RobertsJ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過去曾預言今年7/5將發生大災難,雖然他日前親自發聲闢謠,但隨著預言時間將至,日本鹿兒島近日接連發生800多起地震,甚至出現「海嘯雲」,仍然引發民眾擔憂。對此,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前主任郭鎧紋表示,雖然根據歷史數據推算,未來一個月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的機率確實高達7成,但目前全球地震活動仍處於「平靜期」,且鹿兒島附近吐噶喇群島群震、新燃岳火山噴發看起來都不是大地震前兆,強調民眾不須過度恐慌。
郭鎧紋近日接受《ETtoday》訪問時指出,近日鹿兒島附近吐噶喇群島發生群震,過去日本部分地震學家曾觀察到在吐噶喇群島發生大地震後,日本其他地區也可能隨之發生大地震,並將此現象稱為「吐噶喇法則」,最著名的例子就是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前三天,吐噶喇群島曾發生規模5的群震。
不過,日本地質學家卻駁斥「吐噶喇法則」的說法,強調吐噶喇群島地震是因菲律賓海板塊隱沒至歐亞大陸板塊下方,導致沖繩海槽擴張所致,東日本大地震是由太平洋板塊隱沒至北美板塊下方引起,與吐噶喇群島的板塊運動機制不同,兩者在地質構造上並無直接關聯,且吐噶喇群島的群震多為規模5左右,不足以觸發規模9的大地震。
對此,郭鎧紋認為更合理的解釋是,當日本整體地應力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時,地質較脆弱的吐噶喇群島可能先發生地震,而非其觸發其他地區的大地震。換句話說,大地震是因,吐噶喇群島的地震是果。
至於近期新燃岳火山在沉寂七年後再次噴發,是否意味著環太平洋火環帶進入活躍期,郭鎧紋表示,新燃岳與櫻島火山本身就屬活躍火山,經常噴發。這些局部性的火山與地震活動,是沖繩海槽擴張過程中,岩漿與熱水觸動斷層所致,不應與整個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活躍度過度聯想。他強調,這些局部活動不會觸發整個太平洋火環帶發生大規模地震。
針對未來一個月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的機率,郭鎧紋以統計學上的獨立事件機率計算,結果顯示未來一個月不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的機率約為28.39%,因此發生的機率約為71.61%。但他強調,這並不能代表地震機率,可能會因長時間未發生而增加,或是代表地震間隔期的拉長,且依照目前全球地震觀測仍屬於「安靜期」,因此民眾無須過度恐慌。
此外,近期社群媒體流傳「海嘯雲」照片被謠傳是大地震前兆,郭鎧紋則澄清「完全無關」,他解釋,這種雲象是氣象現象,常見於夏季沿海地區,當陸地受太陽照射溫度升高,與海邊濕冷空氣相遇時,冷空氣會將熱空氣抬升,形成類似捲軸狀的雲,外觀看似海嘯牆,但這與地底下的地震活動並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