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足隊原定4月8日晚間在高雄楠梓文中足球場迎戰紐西蘭女子足球隊,但紐西蘭隊抵達台灣後,因發現場地安全問拒絕出賽。翻攝石明謹臉書
台灣女足隊原定4/8晚間在高雄楠梓文中足球場迎戰紐西蘭女子足球隊,沒想到紐西蘭隊抵台後,因「場地安全問題」拒絕出賽,前中華足協副秘書長、現任立委陳培瑜辦公室副主任焦佳弘在臉書痛批是「國恥」。對此,長期推動台灣足球運動的知名球評石明謹7日深夜以「是誰?造就了國恥?」發文,分析造成此次事件的三大主因。
石明謹7日深夜在臉書發文指出,關於紐西蘭女足千里迢迢來到台灣,卻因為比賽場地太糟糕,只能取消兩場跟台灣女足代表隊的賽事,許多人稱此事件為「國恥」,但這個國恥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大多數的評論都只是表象,無法觸及真正的核心,更別提解決的方法。
石明謹分析,造成這次事件的主因有三個:第一、台灣缺乏大型足球賽事的場館;第二、台灣的足球場地沒有正確的分級使用制度;第三、足協的行政怠惰與便宜行事。
針對台灣的大型足球比賽場地不足,石明謹指出,首先是台北,2001年亞洲盃女足賽在台北舉行,能夠在台北舉辦的原因是當時有兩個可以進行大型足球賽事的場地,一個是改建後的中山足球場,一個新落成的台北田徑場。他談到,要舉辦大型賽事必須符合一定的場地規格,甚至需要在同一個城市一小時車程內,有兩座比賽場館,當時的台北完全有這個能力,但這也是台灣最後一次舉辦大型足球賽事,因為後來中山足球場,被台北市政府挪用為花博場地,並違反當初會恢復足球使用的承諾,至今仍舊荒廢。
石明謹說,中山足球場有很多的問題,建築老舊、在航道底下等等,但是中山足球場的存在,可以舒解台北田徑場的使用壓力,先不說同時使用舉辦大型賽事,光是兩者可以輪替,就可以避免場地過度使用遭到嚴重破壞的問題。他談到,身為足球人,他並不贊同台北田徑場提供足球優先使用,因為這裡是「田徑場」,田徑人優先是天經地義,但如果讓中山足球場與台北田徑場做為搭配,那絕對是足球人之福,反過來說,也是田徑人之福。
至於是否有解救的方法呢?石明謹指出,其實在板橋有兩個體育場,使用率並不是很高,如果其中一個可以改善草皮的狀況,以一個小時之內可以到達的車程,雙北市可以共同爭取舉辦亞洲級賽事的。
石明謹接著說,第二個是台中,2016年台中市開始計劃在北屯區興建容納6000人以上的足球場,同時附設兩大四小的練習場,當時已經進展到建築師出圖的程序,但是2018年盧市長當選之後,將整個計劃推倒重來,將整個計畫移到南屯區的另一塊基地,地坪從7.9公頃縮減為4.3公頃,只能興建一個主場館,跟一大兩小左右的練習場。他談到,足球場的興建計劃推倒重來之後,至今尚未完工,中間錯過了可以舉辦亞洲區資格賽甚至亞洲盃的機會,否則或許過去幾年台中的足球可以比現在有更快速的發展。
石明謹認為,台中的足球體系廊道是台灣最具潛力的,新的球場落成之後,改善朝馬的草皮,還有太原、大里幾個中型練習場地,再把豐原體育場改造成第二場地,形成互相支援使用的體系,其餘的作為基層訓練基地,絕對相當足夠。
石明謹指出,最後看高雄,高雄自己本身有龍騰這個設施最完善的場地,但比較可惜的是第二場地也一直沒有能夠建立,鳳山體育場改建後變成開放式的人工草皮,這就錯失了讓鳳山有承辦賽事的機會,楠梓文中足球場的規模跟原始設定就是區域性球場,現在大家反而誤把它當成全國性賽事場地使用。
石明謹分析,高雄的解套方式是還有台南這個鄰近都市,車程跟台北新北一樣,一小時可以抵達,如果台南能夠興建或改善一座場地,成為龍騰的副場地交替使用,大型賽事時共同舉辦,南部也不會沒有比賽場館可用。
至於台灣的足球場地是否真的不足,石明謹則認為,有一句話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在台灣足球場的使用上也可以印證。他指出,首先最大的遺憾是台北世大運,雖然號稱興建了十一面場地,但是其實是零,這些場地主要分佈在三個場域,原有的河濱地、大學校園內、外縣市,也就是說,投入大筆預算之後,台北市並沒有增加任何一面足球場。
石明謹說,當年興建的時候,還引發了人工草與天然草的激辯,最後決定全面使用人工草皮。事實上,人工草皮與天然草皮各有優缺點,使用的層級與時機也不同,如果當年能夠有兩到三面場地是使用天然草皮,那麼台灣在舉辦國際賽時,需要天然草皮練習場的問題也可以一併解決。
石明謹說,2018年林德福署長進行了一個委託研究案,統查全台灣的足球場地,因為他強烈建議足球場要分級、分類使用,在鄰近縣市間應該統合分配使用,不同性質、不同強度的比賽要到不同的場地。他認為,球場應該分為第一級的大型賽事場地,全台只要四到六座就夠了,第二級的國內聯賽及備用場地,每個區域有兩座到三座,而且最好是天然草與人工草都有,第三級的做為各級賽事之用,第四級是設施簡單的訓練用場地。
石明謹強調,不需要全面新建,從現有的體育場或訓練場改建即可,更重要的是建立使用的標準與機制,避免場地過度破壞或閒置,例如這次楠梓文中足球場就受到池魚之殃,無緣無故被罵,從小學生的比賽、頂級聯賽賽事、各級國家隊的訓練、到國家隊層級的國際賽,通通都在這個「社區」球場舉行。他談到,楠梓文中足球場承擔這麼大的使用量,導致場地品質不佳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在場地需要整理恢復的時期,一個社區球場毅然撐起國家隊賽事重任,還要被因此責罵,都凸顯了台灣對於場地使用的不合理。
石明謹指出,第三大主因是足協的行政怠惰與便宜行事,上述兩個問題,是台灣足球的硬傷,需要時間來改善,但是最應該了解這個困境的,不就是足協嗎?FIFA公告的國際比賽日,大概會排到三、四年之後,如果有心想要辦比賽,不可能不知道應該要辦在什麼時候。一般來說,一年到一年半之前,就應該把下一年度的場地先預定,尤其是像台北田徑場跟龍騰這種搶手的場館,預框一年之後的國際比賽日,是最基本的作為。
石明謹直言,台灣已經發生過一次資格賽沒有場地可用,緊急向楠梓文中足球場借用,結果楠梓球場莫名其妙被罵,說他們的觀眾席太小,沒資格辦國際賽,但人家的設計本來就是這樣,借給你用還要被嫌。這次的情況也是一樣,沒有確定手上有場地,就約對手,然後再跟已經傷痕累累的楠梓文中借場地,因為草皮狀況太糟,被客隊拒絕比賽,場地借你用,還要自己花錢整理場地,最後承擔罵名。
「大家知道楠梓的場地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嗎?」石明謹解釋,就是前陣子大雨不斷,借給國家隊練習使用造成的,當初楠梓足球場的成立,目的是為了地區性的賽事,還有中高層級的基層訓練,不是為了辦國家隊比賽。他認為,偶爾緊急的時候擋一下還可以,但是每次足協借不到其他場地,楠梓球場跟健身工廠就要出來扛一下,扛久了扛不住,不是他們的錯,這已經叫仁至義盡。
石明謹批評:「足協總覺得我們是國家隊耶!我們的比賽大家都要配合,也有人覺得龍騰是體育場館耶!為什麼辦演唱會比辦足球比賽多?其實大家弄錯邏輯了,不是龍騰辦演唱會比較多,是台灣的演唱會就是比足球比賽多,然後你這個比較少使用的人,還每次都不先預借場地,到了要使用的時候才高喊:借我!借我!」
石明謹直言:「你都已經是弱勢了,還自以為是強勢,每次都要情緒勒索,叫別人配合你,然後什麼東西都是臨時處理,這次終於踢到不願意配合演出的客隊,成為恥辱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