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性別勞動統計,台灣超過1/5女性曾為了生育小孩而離職。示意圖,李政龍攝
賴清德總統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時,鼓勵勞動部放寬「家庭只要有一個小孩就能聘請外籍家庭幫傭」以釋出婦女勞動力,卻引發婦團炸鍋、勞團極力跳腳批評違背台灣公托政策、助長對移工的剝削。高房價、高物價時代,正值婚育黃金期的七、八年級生家長又有什麼看法?鬆綁外籍幫傭形同仿效「新加坡模式」在台灣適用嗎?80年次的庭庭(匿名)育有兩個兒子,原先打算重回職場專心衝刺事業,不料庭庭夫婦結紮後竟又懷孕,醫師解釋結紮仍有「千分之一」機率受孕,兩人決定將千分之一的意外緣分留住,迎接小女兒來到世界。只是,放了產假和育嬰留停,卻是噩夢的開始。
意外懷了三寶 8年級職場婦女忍痛離職「我連想好好吃一頓飯都是奢侈!」庭庭回想老三剛出生,每天都像是在打仗,比上班還累,一大早起床準備大寶、二寶的早餐,老公送孩子去幼兒園後,庭庭開始洗衣做家事,每4小時就需幫小女兒餵奶、頻繁洗奶瓶、換尿布。兒子們回家後,繼續陪伴、哄睡,接著半夜又要繼續餵奶,最慘每晚只有2到3小時的睡眠,「我真的是行屍走肉!」
親友認為庭庭若回歸職場,以她的工作能力與表現理應有升遷機會,但庭庭一想到兒子要上小學了,就算課輔最晚可以留到晚上7點,此刻,她和老公卻才剛下班、塞在車陣中。幾番考慮,她近日決定忍痛斷送職涯,已向公司送出離職書,改為在家專心帶小孩。
8年級生家長庭庭(匿名)為接送孩子放學,決定離開知名公司行銷一職。照片經當事人與其家長同意。黃怡菁攝
照顧多由女性擔負 未就職半數都為家庭庭庭退出職場歷程是許多亞洲女性縮影,2024年我國勞參率,台灣男性67.08%、女性51.95%,差距為15.13%;日本相差15.9%、南韓相差16.6%,新加坡女性勞參率破6成,男女差距明顯低於台日韓,相差僅11.2%。
再進一步檢視112年勞動部性別勞動統計,台灣女性擔任主管職(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為10.1萬人,占全體主管職之28.4%,高於日本14.6%、南韓16.4%,低於新加坡39.6%。
報告也指出,
台灣近2成1的已婚婦女曾因結婚而離職,近2成3曾因生育而離職;女性未投入勞動市場就業,幾乎半數的原因都是「料理家務」。若放寬「家有1娃」即可聘僱外籍幫傭,就能減媽咪負擔、重回歸職場嗎?庭庭直呼「這是有錢人才請得起吧?!」
問題一:國人平均薪資46K 普通家庭請不起儘管台灣基本工資已連9年調漲,現行每月最低基本工資為2萬8,590元,但普通的上班族薪水仍處於「餓不死,卻也買不起房」的狀態,2024年工業及服務業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6,450元,加上物價追得兇,庭庭認為,就算她去上班,她和老公的薪水相加,也還是請不起人。外籍幫傭未受《勞基法》規範,基本工資與國人脫鉤,月薪兩萬元,加上健保、就業安定費、週六加班費,每月聘僱成本約2萬9,314至2萬9,981元。若以庭庭離職前的薪水來算,聘僱外籍幫傭幾乎就佔她3/4的收入。
問題二:小宅化、租屋族激增 擠不出房間供宿有無多餘房間提供外籍幫傭住宿?也是年輕家長們的一大問號。
許先生今年39歲,從事資訊服務業,與太太育有2歲多的女兒。兩人分別是台南、花蓮人,在台北工作多年,婚後繼續租屋,留在北市定居。他表示,北漂租屋族或買不起房的台北人與公婆三代同堂,要如何有多餘的房間,提供外來照顧者居住?
許先生也提及,台灣「0-6歲國家一起養」的公托政策,已讓準公托居家保母的自付費用大幅降低。台北市保母月薪1萬9,000元,但扣除中央、地方政府補助的育兒津貼,實際上每月僅需自掏腰包2至3千元不等。
許先生認為,花2至3千元,即可申請準公托保母,為什麼還要花上10倍的錢,另請外籍看傭?「至於,真正的有錢人,也會尋求到宅保母或陪玩姊姊,所以我是看不懂賴政府政策TA(目標受眾)是誰?」問題三:恐背離公共托育、助長移工遭剝削賴總統拋出想法後,婦女新知基金會成員們第一時間在群組炸鍋、掀起激烈討論,並緊急發布
聲明重話批評:「面臨產業缺工,政府要支持、鼓勵女性就業,有非常多不同的政策選項,賴總統卻選了一個最糟的做法。」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楊書瑋也批評,若政府放寬聘僱幫傭資格,將與「開放80歲巴氏量表免評聘請外籍看護」爭議雷同,使得國家公共照顧政策背道而馳、大走回頭路,將照顧責任「塞回去給個別家庭承擔」。
楊書瑋也擔心,「住在僱主家中」會助長移工制度剝削,例如,無上下班界線,住宿隱私也會受到影響;監察院亦曾針對家庭看護移工遭受雇主毆打凌虐及不當對待做出調查,都凸顯家事移工是面臨強迫勞動的高度風險族群。
他和其他7、8年級生家長皆認為,放寬家庭幫傭聘僱資格,實際受惠的仍是高收入階層。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楊書瑋也是7年級家長,他說自己不像爸媽那個年代,人人有三房兩廳的家庭配置,小宅化住家根本無法供給外傭住宿。黃怡菁攝
解方一:增設家長喘息據點 臨托時間更具彈性7年級家長許先生笑稱,自從女兒出生後,他跟太太根本是放棄私人生活,幸好保母願意加班收托,讓夫妻兩人有一次的小確幸去聽演唱會。他認為,
如果政府能夠廣設「臨時收托」服務,增加家長喘息據點,對他們這種身邊沒有公婆、娘家後援的年輕家庭,才會有實質的幫助。嬰幼兒商品店陳設。黃怡菁攝
全台唯一24小時臨托據點、高雄前金臨時托育服務計畫主持人楊秀彥有同樣的見解,「現在年輕家長愛看演唱會,或出國3、5天,只要提前預約,收托最小單位兩小時,我們就會幫你媒合輪班制的托育人員,進到據點照顧小孩,比寵物旅館還便宜!」楊秀彥指出,該臨托據點已營運5、6年,可惜全台目前還是只有他們在做,若針對家長的喘息服務更普及,或是由政府帶頭示範、實驗「聯合收托」制度,都比直接鬆綁外籍幫傭政策來得好。
什麼是「聯合收托」?楊秀彥解釋,當今保母高齡化,若要鼓勵年輕人投入居家托育行列,又會面臨租屋、小宅家庭等空間不夠的狀況,聯合收托的概念是有小孩的年輕家長,2個人就能組成一個居家托育團隊,再由政府盤點、釋出免費的社宅等公共空間進行。
台灣生育率持續探底,2024年新生兒人口13萬4856人,創歷史新低。資料照,廖瑞祥攝
解方二:改善台灣高工時環境 還給家長育兒時間8年級家長庭庭不會考慮聘僱外傭,除了經濟因素,還有考量到如果聘了外傭,那父母的角色在哪裡?「反正有外傭照顧小孩,那我們這些爸媽,就會更盡情地加班啊!」但在幼齡階段的孩童,最需要的就是親生父母陪伴,如果得不到關注,越發容易鬧脾氣、黏爸媽,對身心會有負面影響。
東吳大學社工系教授洪惠芬指出,國際在走出第二波婦女運動之後,其實沒有再期待女性,要像男性一樣的勞動生活,因為保母、托育人員也是人,同樣有工時的上限,她們也有家庭要照顧,「若台灣要走新加坡模式,我們的雇主永遠就不會去學習,工時安排要考慮到受僱者背後同樣有家人、孩子需要陪伴。」楊秀彥則提到近日熱議的南韓話題,李在明政府宣布2026年起,南韓300人以下中小企業家長,允許每天減少1小時的工時,以接送孩童。「這樣人家就不用趕來趕去!像托嬰中心常常都有家長早上7點多,就把小孩送來,台灣的勞動職場工時太長,所以年輕人才不想生啊!」楊秀彥說。
「鬆綁家庭外傭」曾被打槍 爭議政策走回頭路?我國對於外籍幫傭引進限制嚴格,歷年人數皆於兩千人以內,2023年,前國民黨立委吳怡玎就曾以「提高婦女勞參率和因應少子化」倡議放寬外籍幫傭條件。
同年,行政院性平委員會擔憂,這將衝擊台灣從事鐘點清潔、托育等女性就業,此外,新加坡和香港生育率也都不高,如果要提升女性勞動參與率,實在不必比照新加坡模式。
當時性平會決議,要求勞動部與衛福部,從促進婦女重返職場、保障本國基層女性就業、公共幼托等面向蒐集各界意見,再進行政策評估及規劃。
近日總統賴清德又再拋出「鬆綁家庭外傭」政策,勞動部長洪申翰回應,「賴總統的出發點,是希望降低家務照顧者負擔,至於作法或方案,勞動部已進入評估階段,包括本國工作者的就業機會。」
是否鬆綁外籍家庭幫傭條件?勞動部長洪申翰僅簡單表示,勞動部會評估研議。黃怡菁攝
鬆綁與否?洪申翰沒有定調,不過,
學者洪惠芬表示,根據她的瞭解,勞動部曾有意讓「24小時待在雇主家」的移工照護模式有「落日」的一天,像日本長照制度,移工不必住進雇主家裡,「那你怎麼可以在育兒這件事情走回頭路?所以我覺得勞動部應該是超級尷尬。」
洪惠芬解讀,國民黨本來就倡議放寬,現在賴總統也拋出類似想法,所以就看「勞動部守不守得住原本的立場。」鬆綁外籍幫傭是解放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還是走入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的劇本—家長因工作忙碌無法陪伴,獨子必須在外籍幫傭身上,獲取一絲母愛?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多元公托體制,儘管不是最完美的,但家長和民間團體都還在這條路上,繼續前行,不願看到公托政策一夕之間被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