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辭職路千迴百轉 鄭麗君:留任是一種試煉

    2019-01-31 17:28 / 作者 徐子晴



    無論外界多麼關心她的內心轉折,鄭麗君的回應,卻僅是溫柔並堅定地回到從政的初衷:「這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試煉,看是不是能繼續落實我的理想。」






    文化部長鄭麗君為追逐理想三度入閣,「重上任」對她也是一種新的試煉。(攝影/林永義)



    走進鄭麗君的辦公室,很難不注意到從門口到會客室,皆堆滿了自從遭資深藝人當眾甩巴掌後,來自各界慰問的花籃以及打氣勉勵的字句。這樣的「盛況」,彷彿重演幾週前,當鄭麗君透過臉書宣布要「回到民間」,引發藝文界在兩天內超過1500人連署,盼她能留任。不禁令人好奇,這位被外界封為「史上最好的文化部長」,有什麼樣特別的魅力?





    鄭麗君的辦公室裡,堆滿了各界慰問鼓勵的花籃。(攝影/林永義)



    「文化是國家的根本,是長期生活的累積,需要我們一點一滴地去創造、去形塑生活裡的價值,才能展現國家的軟實力。這是需要長期發展的東西⋯⋯。」鄭麗君接受《太報》專訪,一談文化部的業務和理念,就停不下來。她坦言,過去兩年多以來,她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若要突破現有僵局,則須借重整體政府的力量,「當時(辭職時)我不知道,是否能回應大家的期待」。



    2年7個月的任期中 最大阻礙是體制



    鄭麗君坦言,「政府的體制需要革新。」她暢談過去和各部會首長、地方政府合作,推動全國的文化資產活化,像是與交通部合作的國定古蹟台北機廠;雖然先前爭議連連,現卻成功轉型為鐵道博物館,更有已退休的台鐵員工導覽園區。「院長、各部會都很支持文化推動,願意互相交流對話;最大的限制,其實是體制。」



    台灣長期以來以經濟掛帥,追求GDP成長為國家發展主軸,這樣的政策目標,卻衍生更多比經濟還要嚴重的問題。鄭麗君指出,國家唯GDP為導向的發展模式,僅重視特定產業發展,教育更是搭配特定產業技術的訓練,導致產業不易升級轉型,更無法培育人才和發展知識經濟。



    以政府預算為例,各部會的預算中皆有一定比例的硬體建設,編列在行政院公共建設計劃裡。背後的原因,是因政府固定資本投資為GDP計算的一部分;這種「保證每年動工」模式,能確保政府年年皆有一定的GDP成長。



    鄭麗君語重心長地說,她經歷過3次政黨輪替、2次入閣,政府的預算編列方式的邏輯皆是鼓勵興建硬體建設,鞏固GDP成長;然而,當我們要追求產業結構轉型、發展軟實力時,卻很少人關注國家施政可否專注在「發展軟體」,也就是人才的培育。台灣最大的資產就是人才和創意,重新思考如何回到「以人為本」以及如何培養人的能力,才能讓知識經濟這個模式,從人開始發生。



    台灣最大資產是創意 教育資源分配卻成大問題



    她以台灣的經濟發展和教育體制為例,點出台灣現今無法累積知識動能的根本原因。過去20年來台灣GDP已累計成長超過50%,雖然平均薪資有所成長,但增加的都是富人的薪水,一般民眾的經常性薪資其實並未增加,「這段期間內,房價、房租、學費漲了多少,民眾又需要負擔長者、小孩照護,在家庭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要怎麼追求知識成長、終身學習?」



    鄭麗君進一步指出,現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造成結構性的不公平。人人可以上大學的真相,是窮苦的孩子貸款去念大學,畢業就負債;但學校卻無法提供足夠的知識薰陶或核心技能,一生只能艱辛拚搏,而這就是體制的問題。「作為一個政治工作者,若無法回應多數人的公共福祉,該是優先反省的事。」



     



    文化部不只做看的見的政策 更重視看不見的文化治理



    文化沒有特效藥,這是鄭麗君對幕僚一再提起的理念。她不強調追求有感亮點,因為民主政治有任期,能做的應是留下長遠良性發展的基礎,「若是只做1年、2年,甚至4年就做完的事,那國家長期發展的理想誰來追求?」鄭麗君拋出這個質疑後,似乎擔心被誤會影射近期行政院提倡的「閣員直播」形式,連忙澄清,自己不反對直播,重點是直播之外做的事。



    她說,自己在文化部2年多,除了做看得見的文化政策,更重視看不見的文化治理。雖然概念很抽象,對同仁來說可能也很吃力,需要大量的思考和溝通;但時間證明,理想是可以「具體化」形成政策,「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經歷蘇貞昌三度慰留、藝文界人士連署呼籲,即使深知現今文化政策推動遇到體制性的困難,鄭麗君仍下定決心再回到文化部。因為文化政策對她來說,不只是為台灣架構完整的文化體系,更是一種民主的實踐,一種對她個人的試煉。



    「如果文化政策可以成功,代表我們的政治,有可以轉型成利於軟實力發展的空間,這不就是民主政治追求的目的嗎?讓我們每個人生活可以更如自己所願,而不是被體制綑綁。」鄭麗君說,「我就是一個做事的人,留下來就是希望能把事情推動成功。」



    法國作家聖修博里創作的《小王子》一書中,狐狸離別時告訴小王子:「真正重要的事情,只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小王子》恰好是鄭麗君最喜歡的書籍之一,書裡的哲學思維,也和鄭麗君的施政理念不謀而合。堅信自己的理念,並逐步落實,也許這就是她獲得外界高度支持的原因。留任之後的路雖然更艱辛,不過,鄭麗君或許已經做好充足準備,再繼續化理想為現實。



     



     




    徐子晴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