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智庫報告:中國經濟六大指標停滯 疫情前已出現結構性問題

    2024-10-10 12:03 / 作者 國際中心
    北京中心商業區,攝於2024年10月7日。路透社
    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和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針對中國經濟進行了為期四年的研究後,週三(10/9)發布報告闡述中國經濟現況。報告結論指出,中國經濟已偏離市場經濟規範,融入全球資本市場也愈發困難。

    這份年度報告名爲《終點:改革步履蹣跚的代價》(End of the line: The cost of faltering reforms),主要從六項指標比對中國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市場體系。

    這六項指標包括:金融體系發展、市場競爭、現代創新體系、貿易開放程度、直接投資開放程度、證券投資開放程度等。報告透過該量化框架,呈現中國的「改革」究竟是在進步或是倒退。

    外國直接投資金額呈負數 與十年前大相逕庭

    報告結論指出,中國經濟已偏離了市場經濟規範,與先前的預期相反。在該報告追蹤的幾乎每一領域,中國的改革都停滯不前,某些情況下甚至出現倒退。

    其中,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開放度一直是中國與其他發達經濟體差距最大的領域。目前這兩項投資流入都有所減少,凸顯中國融入全球資本市場的困難。

    自由亞洲電台(RFA)報導,榮鼎集團創始合夥人榮大聶(Daniel Rosen)在報告發布會指出,2023年初,中國結束疫情限制規定後,跨國投資者原本非常熱情。但今年(2024年)第二季,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金額呈現負數,外資流出880億美元。

    相較之下,中國10年前的年度FDI淨流入金額爲1000億美元至2000億美元。

    報告還指出,中國國營企業重新崛起,抑制了市場競爭。在創新方面,雖然中國取得了進步,但風險投資家已在撤出。中國的貿易開放度也在下降,外界對中國商品和服務貿易的擔憂不斷增加。

    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 早在疫情前已出現

    這項研究歷經四年,將中國2020年至2023年的經濟數據與2010年對比。這些數據涵蓋了中國疫情三年及之後的一年。

    有些看法將中國經濟惡化全部歸咎於新冠疫情,榮大聶直言:「我們在這裡討論的幾乎每一個結構性問題,都發生在疫情之前。」他表示,中國經濟的現狀不是因為新冠疫情,也不是受到國外經濟疲軟的拖累,甚至不是因爲地緣政治。

    榮大聶表示,這些經濟問題的根源都來自2020 年之前,但拖延至今仍未獲得解決。不過,他認爲目前的狀況並非不可避免,因爲中國的經濟結構在過去15年也曾有過很多進步,包括市場化和開放資本流入等方面。

    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資深主任哈特(Melanie Hart)則尤其擔憂中國的產能過剩造成的風險。她表示,中國加倍補貼出口,將產品傾銷到全球市場,已對歐美的汽車製造商構成威脅。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