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 17:58
面對病重親人,急不急救成家屬難題。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透露,一對老夫妻因膝下無子,太太嚴重肺阻塞,雖已喘到意識模糊,仍表達不願插管,只是老伴堅持要救,最後只好插管,太太醒來後顫抖寫下「別救了」,讓人心疼。
2025-06-26 11:53
根據健保署統計,國人於死亡前一年接受安寧療護的比例約為32%,其中以癌症病患占多數,非癌症病人僅約23%曾接受安寧照護。台大醫院家醫部主任程劭儀今(26)日坦言,非癌症患者接受安寧照護的比例偏低,主因是「末期」定義模糊,難以判斷何時應啟動緩和醫療,目前正在推定相關指引。
2025-06-25 12:55
太腸癌在10大癌症中排名第2,引發國人重視。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臉書指出,很多人認為每天排便就是健康,但這並非唯一標準,重要的是規律與順暢度,如果有3種狀況: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便秘伴隨腹脹、血便、體重下降;長期腹瀉,甚至解不乾淨,就應該注意。
2025-06-23 15:06
一名40多歲男子因頭痛、右手無力前往就醫,進行腦部磁振造影及血管攝影檢查,竟發現腦中出現一團類似「煙霧」的影像。他一度以為是「腦霧」,但醫師提醒,這其實是罕見的腦血管疾病「煙霧病」,嚴重者恐危及生命,需高度警覺。
2025-06-22 12:13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約5年前罹患失智症,引發社會關注。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林芳郁教授的故事令人感嘆,也提醒我們,人生無常,健康尤其重要。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發現自己變得容易忘事、反應變慢,不要急著貼上「老了」的標籤,而是趕快尋求評估與調整。有些退化,其實是可以扭轉的。
2025-06-17 20:36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如果說現在世界棒壇上大谷翔平是第二風雲人物,那麼應該沒有第一風雲人物了。一下子二刀流,一下子接受手術,一下子又復出了,才榮登全壘打王,瞬間又投出100哩的球。如果說現在運動醫學的顯學是"大谷學",應該也不會有人反對。而眼尖的球迷們已經發現,大谷翔平右手手臂上绑了一個繃帶類的東西,這到底是什麼呢?
2025-06-16 15:37
受熱帶性低氣壓影響,高雄連日豪雨,多處傳出淹水災情。大樹區實踐街一家飲料店首次遭遇積水,店家傻眼直呼「這裡20、30年沒淹過水了」,追查後竟發現水溝內竟密密麻麻長滿牧草,痛批「這水溝到底多久沒清?」,高市府環保局表示,當日獲報後即派員清疏,總計清出雜草約600公斤。
2025-06-15 14:14
監察院長陳菊因病請假迄今已近半年,賴清德總統今天(6/15)到高雄鳳山參加基督長老教會紀念禮拜;傳出行程結束後,賴清德趕赴高醫探視陳菊。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下午也證實此事,並指陳菊病情持續進步。
2025-06-09 13:48
台灣醫護人力吃緊,已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昨晚(6/8)嘉義長庚醫院神經內科LINE訊息流出,表示無神經科人力、無法收治腦中風的醫院,請轉至其他醫院,有醫師轉傳到臉書社團「急診醫師碎碎唸」,直言「醫療崩潰不是未來,是現在」。
2025-06-03 10:15
監察院長陳菊因右腎腫瘤與腦中風,已請假休養近5個月。外界曾傳出她的健康狀況不佳,甚至有網友質疑「陳菊走了?」引起警方的注意。據知情人士透露陳菊病況逐漸好轉,對此,高醫接受《太報》獨家採訪時表示,目前仍住院持續復健中,穩定且持續進步中。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