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7 09:43
台灣近幾個月來處於大罷免熱潮中,北部與中部街頭經常可見罷免團體呼籲連署、投票,支持者與反對者發生衝突的新聞屢見不鮮。英國廣播公司(BBC)25日以「一場針對『親中』立委的大罷免如何撕裂台灣社會」(How a vote targeting 'pro-China' lawmakers has split Taiwan)為題,描述台灣社會近期面貌。
2025-07-26 20:26
大罷免運動風潮中,雙和罷圖咬緊牙根在鐵藍區,從罷免一階連署走到三階投票,選戰最後一周志工還遭老翁「用傘尖猛刺胸口」,選情打得相當火熱、緊繃。開票結果永和立委林德福勝3萬餘票、張智倫勝2.8萬票,雙和罷團難掩失望,但也誓言兩立委任期結束前,「每一個政策、每一場記者會、每一項投票,都將被雙和人民緊盯到底。」
2025-07-20 07:35
史無前例全台大罷免,罷免親中立委的公民團體,打從一階連署就以「反共」作為主訴求,反共牌一路打到大罷免三階段投票,能否發酵?《太報》透過退役將領視角、出身於深藍家庭的罷團志工到年輕直播世代,了解基層選民聲音。
2025-07-19 08:20
大罷免將於7月26日在全台24個選區同步投票,罷團目標罷掉10席。北市選情升溫,徐巧芯、王鴻薇因高仇恨值,不僅拉抬罷免方投票意願,也激起反罷方動員,投票率恐大幅攀升,雙方恐進入激烈票數對決;反觀非都會區動員困難,「25%同意票門檻」恐成為罷免成敗的關鍵變數。
2025-07-19 07:35
726首波大罷免投票被視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黨魁、國會與政黨殊死戰,藍軍倒數十天選前黃金周戰略,包括萬人造勢、複式動員、防奧步三部曲,並由藍白大咖打論述戰,訴求對總統賴清德投下不同意票、大罷免大成功柯建銘當立法院長、綠營過半沒收普發現金一萬、五天假等,破除選民「不投票就是反罷免」迷思,最終催出投票率。
2025-07-05 12:16
大罷免行動持續升溫!反共護台志工聯盟發起的「護國大繞境」今(5)日展開第二天行程,車隊自花蓮壽豐鄉出發,一路南下挺進台東。花蓮縣議長張峻也現身力挺,痛批傅崐萁是「國民黨亂源」,並呼籲鄉親踴躍返鄉投票,強調:「花蓮已經生病了,必須站出來投票,罷免傅崐萁!」
2025-07-05 08:00
大罷免首波投票將於7月26日登場,花蓮立委傅崐萁被罷團與綠營視為指標戰區,罷團推出的「護國大遶境」,也以花連為首發站,火力全開。地方人士回顧2024年大選,在青年與外漂族返鄉投票的推動下,民進黨候選人一度拉近與傅崐萁的票差,展現選情翻轉契機。他直言,這次罷免案的勝負關鍵,就掌握在青年與返鄉選民手中。
2025-07-02 18:14
美國總統川普的「解放日」全球關稅的暫停時間,即將在一週後的7月9日到期。川普的官員曾信心滿滿表示全球各國將爭先恐後迅速與美國簽訂新的貿易協議,但至今為止僅有與英國達成綱領式的協議,以及與中國達成「停火」的協議。
2025-06-28 13:20
花蓮立委傅崐萁的罷免案倒數一個月進入投票階段,進入第三階段的罷免行動,儘管傅陣營啟動「南票北補」策略、加緊地方布局,民進黨也進駐花蓮勤跑宮廟,但地方政壇認為,罷免案的關鍵在於「花蓮魏家」是否出面表態,其二則是預估高達8000票的返鄉選票是否形成實質力量。
2025-06-04 15:37
據南韓媒體今天(6/4)報導,李在明成為南韓新總統,得票率大幅領先其他候選人,主要原因包括:在人口眾多的首都圈表現優異、保守派票倉出現變化、中壯年選民壓倒性支持、老年人投票意向改變等。值得注意的是,從出口民調可看見南韓社會的分裂,在20多歲男性選民當中(本處統計包括投票年齡門檻18歲至29歲範圍),最受歡迎的是40歲的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其次為國民力量黨的金文洙,李在明竟然墊底。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