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16:36
一名58歲男性因喉嚨痛就醫,意外發現罹患4種原發性癌症,包括舌根癌、甲狀腺癌、大腸癌及腎臟癌,十分罕見,經積極治療,男子也配合戒菸戒酒,已成功控制病情,還能天天游泳,恢復正常生活。
2025-06-27 14:21
《太報》在5月探究偏鄉醫療問題,尤其面對醫護人力短缺的困境。儘管健保針對遠距會診有給付,但會診科別仍然受到限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健保署決定取消科別限制。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7日)表示,未來所有科別都可以進行遠距會診,都納入健保給付,只要當地專科醫師數量需少於三位,便可啟動遠距會診機制,避免當地專科醫師的資源遭到排擠。
2025-05-19 13:35
健保署今(19)日宣布,藥品共擬會日前通過2項PARP抑制劑用於「晚期高度惡性上皮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維持治療」、「早期乳癌術後輔助治療」及「轉移性去勢療法抗性攝護腺癌第一線」,預估嘉惠約775名癌症病友,挹注年藥費約9.79億元,並於6月1日生效。
2025-04-24 17:27
健保署今(24)日宣布好消息,將擴大免疫療法給付範圍,新增「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及「早期三陰性乳癌」三種癌症治療適應症,預計最快於今年6月實施,預估將嘉惠約3400名癌症病友,將以癌症暫時性支付專款挹注免疫療法年藥費約32.95億元。
2025-04-18 14:17
人類乳突病毒(HPV)是引發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政府自107年起推動國中女生公費接種HPV疫苗,並將於今年擴大至國中男生。然而,社會上仍存在對疫苗的誤解與迷思,國健署特別澄清常見疑慮,並破解三大迷思:即使無性行為仍有感染人類乳突病毒風險;疫苗雖能預防70%以上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但子宮頸抹片檢查仍不可少;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疫苗)並不會影響生育能力。
2025-04-07 10:47
癌症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時,尤其是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常會面臨副作用問題。據臨床發現,約五成的患者會出現皮膚副作用,死亡率甚至高達四成,這使得許多病患因此不敢再持續使用藥物。長庚醫院的研究團隊最近找到了這些副作用的原因,並提出了解決方案。研究團隊指出,研究發現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病情。
2025-03-19 16:14
肝癌及肝內膽管癌長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許多患者在診斷時已處於中晚期,過去的治療選擇有限,且存活率低。為改善治療情況,健保署自今年2月1日起,晚期膽道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及晚期肝癌雙免疫治療,共同納入一線健保給。健保署長石崇良今(19)日表示,這2項擴大適應症受惠人數約每年各約800人,每名患者每年可節省約新台幣200萬元的藥費,推估給付一年約16億元。
2025-01-04 08:49
美國醫務總監(Surgeon General)週五(1/3)表示,含酒精飲品應標注關於癌症風險的警告。這項建議若被採納,可能代表美國將對酒類產品採取類似菸品的更嚴格監管方式。
2024-12-19 11:45
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年12月1日起新增修訂30項醫療服務診療項目納入給付,包括7類癌症單基因檢測、「B型肝炎病毒核心相關抗原(HBcrAg)合併表面抗原(HBsAg)定量檢驗」,以及用於治療主動脈瓣膜疾病之尾崎式手術等,預估一年約6.6萬人受惠。
2024-12-19 11:29
衛福部國健署今(19)日公布最新「111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已連續兩年位居首位,而大腸癌則排在第二位。報告指出,每4分2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肺癌和大腸癌是台灣最常見的癌症類型,而男性大腸癌、女性乳癌連年第一,提醒民眾注意身體變化,如長期咳嗽、糞便形狀改變、或乳房變化,就應該及早篩檢。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