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21:55
曾演出《Assembly》、《獄中花》、《無人知曉》的南韓女星姜瑞夏,因為胃癌於昨天(7/13)病逝,享年31歲。經紀公司MCN Insight也出面證實死訊,姜瑞夏胞弟也在社群發文哀悼,慟喊「來世換妳當我妹妹,我一定會好好照顧妳。」另外,胃腸科醫師也示警,胃癌早期有4大症狀,包括經常打嗝、腹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若持續發現上述症狀且感到不適,應儘速就醫檢查,提前找出可能病灶。
2025-07-05 07:00
即便是對現代醫學而言,「類風溼性關節炎」仍舊是個在照護上很有挑戰性的疾病,然而,在歷史上,許多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生命卻依舊綻放出了無比的光芒,其中也包括了法國印象派畫家--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1841年2月25日—1919年12月3日)。雷諾瓦非常了不起!其畫作《煎餅磨坊的舞會》、《彈鋼琴的少女》等,在歷史上都頗獲好評。
2025-07-03 17:02
衛福部最新公布的十大死因統計,近9年來,肺炎不僅有8年高居第三大死因,更是去年十大死因中,唯一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的疾病,但據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僅有24.9%的65歲以上長者完成兩劑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推估仍有215萬人連一劑疫苗都未接種。專家提醒,肺炎鏈球菌常年潛伏於鼻腔中,感染風險無分季節,因此全年都需要防護。
2025-06-29 07:37
歐洲本週末迎接今夏第一波熱浪,預計最高溫將達到攝氏42度,法國、義大利等多國都對高溫保持警戒、慎防野火,並呼籲民眾注意補充水份,部份地區政府也禁止在一天中最熱時段進行戶外工作。
2025-06-29 05:00
現代生活步調快得像高速列車,外食、久坐、壓力山大就像車窗外呼嘯而過的風景,我們來不及細看,卻正悄悄地在身體裡留下印記。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身體沉重、頭腦昏沉,或是情緒悶悶的、動不動就想嘆氣?別輕忽這些小訊號,中醫警告:這可能不是小毛病,而是你的身體正在「發爛」,準備將這些看似無害的「堵塞」累積成未來惱人的慢性病!
2025-06-22 15:56
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今(22)日出版新書《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書中深刻描寫她成為丈夫林芳郁失智症照顧者的五年歷程,並坦露從醫師到陪伴者的心境轉變。她提及,過去自己曾瞧不起把病人「寵壞」的溫吞醫師,如今卻成了她最想為丈夫尋找的典範,更自己歸納好醫師的五大心法,需要具備有「熱情」、「陽光」、「方便」、「專業」、「具有全面性的醫學知識」。
2025-06-19 16:42
高雄一名國小男童患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反覆搔癢抓傷全身,甚至滲血流組織液,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高醫為其量身打造治療計畫,結合漂白水浴、濕敷療法與生物製劑,經治療1至2個月後,搔癢減少,男童傷口不再流血流湯。
2025-06-02 15:45
新冠疫情升溫,疾管署預計到8月初,全國確診人數將超過171萬人。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新冠感染有輕症化趨勢,與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不易區分,若出現發燒、痠痛2症狀,民眾就要快篩,及早確認是否染疫。
2025-05-31 13:52
新冠疫情近日捲土重來,就診人數持續增加,民眾更抱怨藥局根本買不到快篩,甚至中華民國防疫協會理事長王任賢還公開呼籲稱「疫苗已經打夠了!」對此,前台大醫師、知名旅遊達人林氏璧發文表示,「打過很多疫苗,夠了」這樣的說法很危險,更點名「這些人」應加打JN.1疫苗。
2025-05-30 07:10
全民健保實施超過三十年,東部偏鄉醫療困境依舊嚴峻,醫師人力不足、醫療資源匱乏與交通不便等問題持續存在。位於花蓮的玉里醫院就是縮影,不僅負責日常照護與急重症醫療,更長期承擔大量精神病患的收治壓力。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