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17:27
台北車站10月9日發生性侵案。一名通緝犯喬裝成街友,竟強抓醉倒女子性侵,過程長達10分鐘無人制止,外籍旅客察覺有異才報警。案件這兩天曝光後,鐵路警察加強巡邏,有民眾直擊,昨天還看到一堆街友躺著睡覺得位置,今已拉起封鎖線,並貼出禁止躺臥飲酒、飲酒等行為,感嘆「破洞的社會安全網終於要補了嗎?」
2025-10-14 10:28
驚悚一瞬間!彰化縣中山路二段昨天(10/13)中午,一輛大吊車停等紅燈時,司機講電話未注意前方狀況,突然起步,吊臂直接插入前方小客車後擋風玻璃,所幸後座沒有乘客,女駕駛當場嚇得愣住,回過神來才直呼「差點沒命」。駭人情節有如電影《絕命終結站》。
2025-10-13 08:00
新加坡是個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城市型國家,因赤道地理位置,終年高溫多雨,但公共運輸市占率已近8成,是亞洲國家「以人為本」交通體系的典範,透過《太報》實地採訪,讓讀者了解新加坡是如何打造「步行+公共運輸」舒適環境。
2025-10-01 12:31
台北市公館圓環於週一拆除完畢並改造為正交路口,昨(9/30)首個上班日立即考驗通勤車流,結果周邊道路嚴重壅塞,不少公車乘客及機車族抱怨「比施工期間更塞」。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今(10/1)回應,市府經連夜討論並調整,今日上午尖峰時段的交通流量已比昨日改善。他也強調,依過往經驗,至少需要約兩週時間讓號誌優化與用路人習慣調整,車流才會恢復至施工前的狀態。
2025-09-30 10:21
台北市公館圓環拆除後,台北市長蔣萬安今(30日)偕副市長李四川路口改為正交路型首個上班日視察表示,整體看起來還算順暢,將以安全為首要考量,持續優化。
2025-09-22 08:10
行動是改變的契機,但要怎麼改變,必須有正確的行動。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強調人本交通並非單純的交通改善,而是一場城市觀念的翻轉,要成為真正的人本街道,街道改造要從傳統政府主導模式轉為社區積極參與模式,因此推動「街道醫學院」,讓民眾學會交通會勘與設計,引導正確翻轉,成為全民動起來的社會改造運動。
2025-09-15 16:19
公館圓環周日動工拆除,今天(9/15)是施工後首個上班日,外界原本預估會有交通黑暗期,不過並未出現壅塞狀況。反對填平地下道方案的社民黨議員苗博雅表示,今天現場人力多到不可思議,且調整號誌秒數成本讓其他路段承擔,且市府之前說公館圓環是交通瓶頸,現在卻說施工期間交通順暢,完全違反常識。
2025-09-15 08:15
當韓國民眾等公車,都已經進化到有室內空間及空調的智慧候車亭,台灣卻有大半民眾等公車,連個遮蔭、座椅休息等待的候車亭都沒有。
2025-09-15 08:10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夏天越來越長、越來越熱,鄰近日、韓都已展開新的「綠色交通革命」,思考要鼓勵民眾搭乘公共運輸積極減碳,該如何打造更友善、更舒適的步行或等車環境,結合科技創意,建立氣候調適下的公共運輸新模式。
2025-09-10 09:30
台北市政府日前突然宣布將於13日拆除公館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由於事前未與地方民代和民團充分溝通,消息一出立即引爆民怨。昨日(9/9)發起罷免國民黨立委羅智強的罷團領銜人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透露,竟有人私訊他,請他幫忙動員罷團發起抗議活動,反對台北市政府的決策,讓他忍不住怒轟「你們明明當時都是投給蔣萬安和反對罷免羅智強,到底哪裡來的臉?」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