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歲末年初,讓我們來回顧一下2022年山上發生的致命意外狀況,並展望來年如何繼續改善減少吧。
2022年非常特殊的是,山域事故致死的成因大幅度改變,以新聞報導進行統計,「失足墜崖」躍升為第一位,而「迷途」退居第二以後。
根據消防署的山域事故統計,以往十多年,「迷途」長期占據事故原因的第一名,大約占38%。而每年平均約有5個人在深遠山域失蹤找不回來,也還有幾個到十幾個人因為迷途而致死。
但2022年深遠山域迷途致死或長久失蹤的,百岳部分只有嘉明湖背工以及中雪山共兩案,中級山部分只有馬崙山一案,還有一個很特殊的案例是太平山的遊客,他根本不是去爬山的。2022年總共只有4個大案,2人找不到。
消防署所使用的「山域」這個名詞,是指以前有入山管制的中央山脈深遠山域。擴大來看,2022年發生在淺山的迷途致死事件也有三峽滿月圓一案,還有陽明山採筍人一案。
以新聞報導進行統計,2022年深遠山域以及淺山加總就只有6人,相較於往年,台灣山區迷途致死或長期失蹤的案例確實是大幅度減少。我認為這是山友社群中,手機離線地圖APP的教育宣導,終於發生了效果。
這樣的教育宣導大概已經推行了4到5年,不過比較特別的是在2022年初,我們在山友網路社群中,特別請大家分享了2021年底的兩個迷途致死與長期失蹤的案例,或許這終於讓很多抗拒3C科技的山友,願意去學習使用手機離線地圖APP。或者,大家開始知道要害怕,變得更保守一點,至少知道要找個會用手機離線地圖APP的山友結伴同行。
這個社會實驗證明,用「恐嚇式」的宣導,去預防迷途是最有效果的,2022年這6人之中,只有兩個是典型山友,是我們用社群媒體分享應該要有機會觸及的。但可惜他們還是沒有「被恐嚇到」,因此還是迷途且喪命在山中。從這個社會實驗的成效,我們看到山域事故確實有可能藉由科技的輔助,還有教育宣導,讓遺憾減少。
民間的力量就只能做到這樣,接下來應該是我們的政府,要接棒去進行教育宣導,讓手機離線地圖APP能更普及。使用手機離線地圖APP去預防迷途,這是登山之前,知識技能方面的準備,其中一個項目。但登山之前,也還得準備好身體的能力,並準備好登山所需的裝備。
2022年並沒有重大天災,「失足墜崖」躍升為山域事故成因的第一位,並不是因為山徑在一年之內突然變得更危險難走。我想核心問題還是,前往登山的人,他的身體能力,是否準備好要面對這山徑?
接下來,要怎麼讓國人把登山當作一項「需要認真準備的運動」,在入山之前先好好鍛練自己的肌肉力量與協調性,這也是一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課題。
希望2023年我們會看到這數字繼續降低。大家都能快樂上山,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