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美攜手深化反毒合作 好萊塢明星來台分享經驗

    2025-10-28 16:14 / 作者 呂志明
    好萊塢知名演員梅麗莎·菲茲杰拉分享實務經驗。大會提供
    為促進國際反毒合作,台美於10月27日在台北台大集思國際會議中心聯合舉辦第七屆2025《臺灣司法毒品處遇國際論壇》。其中好萊塢知名演員梅麗莎·菲茲杰拉(Melissa Fitzgerald),以多年實務經驗,暢談美國毒品法庭的運作方式,對藥癮者的「復發」給予獎懲,她也分享自己投身公益的身分轉換與心路歷程,鼓勵更多人投入公益反毒。

    台灣司法毒品處遇國際論壇。大會提供


    台美聯合舉辦的2025《臺灣司法毒品處遇國際論壇》,由法務部、衛生福利部、美國毒品法庭專業人士協會、美國聯邦緝毒署教育基金會、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及台灣毒品處遇政策研究學會共同主辦,今年已經進入第七屆。

    美國聯邦緝毒署前署長 來台與會

    由於近年來台美聯合緝毒行動增加,司法戒癮治療處遇合作也持續提升,論壇上雙方反毒領導人士,包括行政院政委林明昕、法務部長鄭銘謙、衛生福利部次長莊人祥、高檢署檢察長張斗輝皆親自出席,美國聯邦緝毒署前署長湯瑪士·哈里根(Thomas M. Harrigan)、美國毒品法庭專業人士協會執行長卡森·福克斯(Carson Fox)也率領營運長及高層主管來台參加。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大會提供


    本屆國際研討會邁入第七屆,正式轉型為大型論壇,匯聚台美司法、醫療、社福、學術等多領域專家與第一線工作者,共同探討毒品處遇的最新國際趨勢與本土化策略,特別著重於台美合作經驗的借鏡與應用。台美雙方針對9項議題進行專業交流,現場聚集超過350位國內實務工作者聆聽,這已成為國內近年來促進台美合作反毒交流的最重要盛會。


    公私部門通力合作 反毒成效顯著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表示,台美合作緝毒與戒毒展現高度成效,今年行政院頒布「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三期計畫,本屆論壇的9大議題,都與綱領計畫息息相關,透過台美實務專家學者的對話,讓執行層面更加具體落實,並且提供修法建議參考,他也對台灣毒品處遇政策研究學會翻譯發表《美國毒品法庭關鍵要素》和《美國成年治療法庭實務運作準則》中文版,表示高度肯定,認為這可以成為國內緩起訴戒癮治療的重要參考指引文件。

    法務部長鄭銘謙。大會提供


    法務部長鄭銘謙指出,自2017年推動「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統計數據顯示,施用毒品總人數由6萬285人降至4萬2893人,減少28.8%,第一次施用毒品的人數(新生人口)也由1萬4017人降至8909人,減少36.4%,顯見反毒工作有發揮成效。政府未來4年將再投入150億元,並聚焦於協助毒品施用者重建社會支持網絡,法務部將持續與衛福部加強合作,提升緩起訴戒癮治療的質量,並完善出監轉銜機制,公私協力共同推動,希望將再度施用毒品的人口降低。

    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大會提供


    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也以共同主辦人身分致詞,他提到,最初做慈善和推動青少年棒球時,看到毒品對青少年的巨大危害,所以也投入反毒,今年已經第10年,他自己體悟到反毒教育,除了校園宣導以外,也要對已經染上毒品的人口,給予正確的成癮知識教育,現在的成癮醫學、腦神經科學、心理學,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所以更要將最新的科學知識工具,帶給第一線實務工作者,他承諾將會持續投入反毒教育,透過公私協力推動反毒。

    好萊塢演員梅麗莎·菲茲杰拉 分享實務經驗

    本屆研討會的一大亮點,是美方團員中有一位好萊塢知名演員梅麗莎·菲茲杰拉(Melissa Fitzgerald),曾出演美劇「白宮風雲」(The West Wing),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及社會運動者,目前在美國毒品法庭協會擔任策略總監。她以多年實務經驗,暢談美國毒品法庭的運作方式,對藥癮者的「復發」給予獎懲,她提到美國反毒政策思維也歷經長久的轉變,認為台灣在緩起訴戒癮治療的發展,和美國有異曲同工之妙,她也分享自己投身公益的身分轉換與心路歷程,鼓勵更多人投入公益反毒。

    論壇的另一項亮點,是《美國成年治療法庭最佳實務準則》中文版的發表,由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主持翻譯及審定,台灣毒品處遇政策研究學會理事長李聖傑表示,這本美國毒品法庭協會的經典文本,彙整治療法庭和處遇計畫所需的實務指南,台灣是世界上第一個取得中文版授權的國家,這份準則具有重要的實務指引價值。美國毒品法庭協會執行長卡森·福克斯(Carson Fox)也上台見證,並當場表揚中文版全體譯者,包括林達檢察官、紀凱峰律師、劉佳穎律師、鄧善娟博士等人的貢獻。

    聯邦緝毒署前署長湯瑪士·哈里根(Thomas M. Harrigan)。大會提供


    聯邦緝毒署前署長湯瑪士·哈里根(Thomas M. Harrigan)也抵台進行演講,分享國際面臨毒品的嚴峻挑戰與最新策略。美國毒品法庭協會營運長瑪莉·凱(Mary Kay),分享美國毒品法庭執行尿檢的實務運作,她提到毒品法庭會依照個案成癮嚴重程度、復發風險,動態調整監督方式,來強化個案遵守規範及提升復元成效。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第二巡迴法院資深檢察官大衛·里特(David Rittgers),分享了美國跨領域團隊協作模式,他提到美國毒品法庭採取整合型團隊策略,由法官領導專業團隊,強調法庭對於個案違規的回應處置相當重要,並且提供了具體的案例和做法。

    跨領域合作及修法改革

    台灣實務考察面向,北檢、中檢、雄檢和台東地檢,都派主任檢察官和檢察官出席,上台分享心理輔導和跨界資源共享治療多元處遇模式的落地,促進跨領域專業合作。科研成果方面,司法官學院犯罪研究中心、臺灣大學及清華大學研究團隊也分別進行報告,針對「全國社區處遇考察與建構―科學實證與分層分流模型」主題,透過實證研究成果分享,提供本土化緩起訴處遇分流評估與模型建議。

    由於觀察勒戒在近年來有修正改革的呼聲,論壇特別安排法務部檢察司長張曉雯主持修法場次,邀請北檢檢察官林達針對「觀察勒戒制度的廢止與重建」,進行專題報告,他提到1980年代初創的觀察勒戒,是因應當時海洛因氾濫而設計的制度,現在盛行的毒品是安非他命和新興毒品,所以應該修法推動改革,才能更有效應對毒品情勢,並且減少司法繁複的程序,國衛院王聲昌醫師和矯正署郭適維編審也回應當前困境,都呼籲盡速修法改革。

    台灣司法毒品處遇國際論壇。大會提供


    論壇議題多元,大會並安排中華民國解癮戒毒協會的李欣怡、簡辰方、彭世璇等多位心理師,針對「司法非自願個案的心理輔導與正念訓練」,進行實務教育訓練,引進心理輔導與正念訓練等新的心理治療專業,豐富對司法非自願個案的處遇計畫。

    針對當前大麻的氾濫,尤其泰國開放大麻又突然縮緊的政策,台灣毒品處遇政策研究學會副秘書長白茉雅也進行專題報告,澄清藥用大麻的迷思,也說明泰國因為欠缺配套,導致政策急轉彎的最新演變,她指出缺乏配套的大麻開放政策,可能導致難以挽回的破壞性後遺症,也教導第一線工作者,面對年輕大麻族群的正確破解之道。

    本屆台美論壇的舉行,有助於促進台美反毒合作,讓台灣司法毒品處遇在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的指導下,達成諸多具體助益:引進國際最佳實務指南、強化實務與政策合作、深化處遇計畫內涵,推動制度改革,為台灣毒品處遇制度的優化與進步奠定堅實基礎。
    呂志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