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博館地標銅牛遭潑不明液體 59歲婦人毀損罪被訴

    2025-08-01 09:57 / 作者 呂志明
    國立台灣博物館大門口的一對銅牛。呂志明攝
    國立台灣博物館廣場上的一對銅牛,是台博館的一個重要地標,也是民眾重要的記憶,但不知何故,1名59歲的周姓婦人,竟然拿不明液體潑灑廣場東側的銅牛,造成銅牛烤漆受損,台北地檢署調查後認為周婦涉犯《刑法》毀損罪,依法起訴。

    這對銅牛到底怎麼來的,至今尚無一個定論,有一說東側的銅牛,是1935年滿州國送給當時臺灣總督府的禮物,原來放置在圓山神社,後轉贈博物館。也有一說是日本北海道的佛教團體「弘安海」,為紀念1868年(明治元年)箱館戰爭犧牲的兵士而鑄造並獻納給台灣神社。至於西側銅牛,有一說是台灣的日本商人川本澤一,為紀念參加南洋視察團的順利完成任務,而在1937年(昭和12年)鑄造並獻納給台灣神社。

    據說這對銅牛相當有靈性,依照台博館的文獻資料,當時台博館為了要安置這2座銅牛,先是將牛頭朝向博物館,但沒想到館內陸續發生不安的事情,館方於是將牛頭直接朝廣場外的道路,但是改變後館內依舊不平靜,直到再次移動位置,將牛對相互對望,不安的情形才得以解決,而自此之後,就再也沒有移動過銅牛。

    國立台灣博物館廣場西側銅牛。呂志明攝


    而這對銅牛遭到人為破壞已非首次,依照《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68-4期,台博館研究組副研究員李永裕、方建能的研究報告「集體記憶物件的非破壞性檢測-以國立臺灣博物館戶外裝置之『銅牛』為例」,因為牛身的圖形文字,具有明顯的日本時期象徵意涵,因為怕會惹上麻煩,曾經僱工將這些文字、圖像磨除,另外其中1頭牛,曾在一夜之間被人從頭部由上向下左斜切落偷走,但數天後又被人尋回遭竊的部分,立即僱人銲接回去。另外,2017年9月19日,還有人惡意朝牛身上潑油,館方花了2小時才清乾淨。

    2019年9月8日上午10點左右,1名70多歲的林姓老翁,不知何故,拿著美工刀朝著博物館廣場東側的銅牛的尾巴切割,造成一道深深的刀痕,這名老翁最後被依毀損罪,判處拘役20、得易科罰金。

    國立台灣博物館東側銅。呂志明攝


    去年6月4日上午11時57分,59歲的周姓婦人,也不知何故,又相中博物館廣場東側的銅牛,拿不明液體朝銅牛潑灑,造成銅牛烤漆受損而失去原本保護銅像的功能,館方人員見狀調閱監視畫面發現是周婦所為,報警處理。

    台北地檢署調查後認為周婦涉犯《刑法》毀損罪,依法起訴。
    呂志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