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府斥資45億打造亞灣新地標-高雄旅運中心。資料照。高雄港務分公司提供
高市議員簡煥宗今質詢(4/1)表示,高雄港與基隆港國際郵輪掛靠港口量,高雄逐年遞減,今年國際母港艘次基隆預估324次、高雄16次,相差308次,質疑除東北亞航線,是否有其他航線空間?高市府海洋局長黃登福表示,會積極加強新加坡、香港等南向發展。
高市府斥資45億打造亞灣新地標-高雄旅運中心,並於2023年風光開幕,高市議員簡煥宗質詢時,提出基隆港與高雄港的國際母港艘次,2023年基隆港142、高雄港133艘次,次年分別為331與59艘次,今年1至2月則為35及14艘次。
簡煥宗指出,高雄打造國際旅運中心,就是希望成為郵輪母港,但據統計數據顯示,高雄艘次逐年遞減,且今年國際母港艘次,基隆預估324次,但高雄僅剩16次,並點名海洋局長黃登福說明差距原因。高雄艘次逐年遞減,
對此,黃登福表示,基隆港因北北基桃及新竹等大量郵輪人口,加上國人旅遊多偏愛選擇日本、韓國,且從基隆港出發,可減少一天航程與經費,是基隆港的優勢,但市府會結合港務公司與觀光局,積極招攬郵輪航商增進觀光產業發展。
簡煥宗進一步指出,今年以高雄為母港的國際郵輪僅8艘,反觀基隆有162艘,即使基隆港具地理優勢,但除東北亞航線,是否有其他航線空間?黃登福強調,隨郵輪產業發展,市府會積極加強新加坡、香港等南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