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城市樹木悲歌3-3】50萬棵樹都能用APP追蹤 新加坡做了什麼台灣應該學

    2023-05-02 07:20 / 作者 洪敏隆
    新加坡知名的金沙酒店頂樓的無邊際泳池,也種植很多綠樹。洪敏隆攝。
    抵達新加坡樟宜機場,彷彿置身在電影《阿凡達》中,被高達四層樓圍繞著雨漩渦的室內花園森林深深吸引;漫步在新加坡的任何一處街道,總有著巨大高聳參天的林蔭遮擋著赤道的艷陽。新加坡到底是如何從了無生機的城市,搖身成為花園城市?又有什麼值得台灣學習借鏡之處?

    新加坡跟台灣一樣地小人稠,國土面積719平方公里,約是台北市的2.6倍,居住著超過564萬人口,在1965年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正式獨立,原本島上95%以上植被,因為人為快速開發遭到清除,1967年前總理李光耀提出「花園城市」願景,歷經30年的努力,2007年綠化覆蓋率就已達到46.7%,至2020年更已達到50%,並在同年提出未來10年內再種植100萬棵樹。

    「新加坡被舉世譽為花園城市的精美小國,是將『綠化』當作基本國策,也是國家的上位政策,不論是綠化重視程度及政策執行,台灣都難望其項背。」財團法人七星環境綠化基金會組長游象君指出,新加坡政府極盡能力開發和擴增綠地空間、廣建公園,栽植花草樹木,任何開發行為都訂定嚴謹的綠化保留或補償規定,並擬定樹木、植栽管理工作與細則。

    游象君說,新加坡鄰近赤道,屬熱帶雨林的氣候環境,初期規劃是以設置許多自然保護區,保存原始林貌,但這些保護區的面積普遍不大,無法滿足及承擔新加坡逐漸發達的產業負載與都市化的效應,必須利用廣泛的綠化植樹策略,將環境綠資源予以串連整合,才能維繫國土環境。

    新加坡綠覆率已達50%。照片取自treesSG網站


    土地開發以「綠地」為核心價值 政府所有部門配合推動

    2016年曾應台灣農委會林務局邀請,來台灣分享新加坡綠化經驗的新加坡國家公園管理局園林署高級署長蔡福祥,曾在會中提及已故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成立「花園城市行動委員會」主導政策,嚴格的《道路綠地規範》則強制設定道路綠化帶,保證綠地的供給,配合其他綠化法規實施,奠定下綠地保護良好的基礎。國家公園局並與其他部門密切合作,包括鐵路局、公路局等等,將所有土地開發項目拉在一起,恆以「綠地」為核心價值。

    「新加坡都市中所有工程都要納入植樹綠化,所有開發案的最後審查權都在國家公園局園林署,都市建設必須經過相關背景的專業人員審定。」曾到新加坡考察的游象君表示,該國政府橫向聯繫溝通也應借鏡,以確保規劃徹底落實執行,公務人員對綠化的思維也更精進,建立很多超前部署概念。

    新加坡綠覆率達5成的成功密碼。太報製表


    他以星國規劃長達近100公里生態連道(Nature Way)為例,這些帶狀綠廊沿著道路規劃,串連各自然保護區,同時結合全國各大小路網之植樹綠化,這不是光靠一個單位可以完成,並且需要結合社區、公園、綠地等整治,國土綠化覆蓋率才能提升至50%以上。

    亞歷山大拱橋設計跟綠意融合。照片取自高雄市政府出國考察報告


    2008年竣工啟用的新加坡亞歷山大拱橋(Alexandra Arch),橫跨亞歷山大路的長80公尺的人行天橋為例,串連新加坡南部山脊的森林綠帶,新加坡重建局設計形狀如一片開放的平面綠葉,高架橋樑並以層層疊疊構建,暗示有如快速生長的植物依附在景觀中的拱橋,在亞歷山大路一片綠意中,和諧又優美地存在,引領民眾進入森林遊憩。

    行道樹種植 系統性的管理與維護

    走在新加坡街道就可感受新加坡行道樹種植是有系統的管理與維護,星國政府在道路規劃時,必定預留足夠的空間,營造符合樹木生長需求之環境作為樹木栽植帶,視線可及路旁行道樹每每超過數十公尺高度,整齊行列,加上適度合宜的管理措施,形成一道道濃綠的隧道,使往來人行、車輛得以悠遊於整座城市,絲毫無感於身處在熱帶島嶼之上。

    台灣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指出,星國立法要求每一條街道都要種植喬木,街道林蔭化是每一條道路的基本配備。為確保樹木種植空間足夠,新加坡頒布《行道樹綠化準則》明確標註大喬木需要3公尺以上的帶狀生長空間,中喬木需要1.5至3公尺帶狀空間,每個帶狀植穴的基本單元至少6公尺長,單一植穴至少被要求 4×4以上的大小。

    新加坡到處可見綠樹。照片取自treesSG網站


    反觀台灣大部分的人行道規劃,並沒有像新加坡預留未來樹冠成長的空間,若樹冠生長空間預留不足,樹種也沒有選擇較小型體或偏瘦長型的喬木,甚至不是連續性及有系統的保持一定間距種植,而是哪裡有可挖洞就種的錯誤思維。

    都會區內設置樹木保護區 違者重罰逾百萬台幣

    新加坡還在以商業為主的中區及機場所在的樟宜區全面設置「樹木保護區」,保存已成長樹木,凡樹圍大於1公尺者不得隨意移除,須提出申請審查,開發過程不當或惡意砍伐,違者可重罰5萬新幣(約115萬元台幣),相較台灣最高開罰10萬元,相差超過10倍之多。

    新加坡樟宜機場讓人彷彿進入電影《阿凡達》世界。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國家公園局會要求都市開發計畫單位聘請合格樹藝師,針對受開發影響的樹木是要保留或是移植做嚴謹調查,「如果基地內有大量的大樹值得保存。應採取積極行動將它們納入所提出的旅館、商場等開發計畫中。」台灣樹人會秘書長潘翰疆說,反觀台灣沒有相關規範,開發單位不會願意配合老樹原地保留做相關變更設計,工程開發導向讓台灣都市中的老樹遭砍除或移植案例,比比皆是。

    「前期小心規劃,後期管理尤其重要,總不能前面保護,後面開始搞破壞。人力栽培、財務支持,確保有能力維護下去。」蔡福祥在研討會提及的財務支持與人才培訓,也是星國推動「花園城市」成功的原因。

    蔡福祥說,2007年新加坡成立「城市綠化和生態平衡中心」,培訓學員且輔導就業,專業認證課程並與美、澳相關單位進行國際合作,完成初階到進階約須3年,拿到證書後可註冊成育木師、園藝師等,薪資模式有漸進式規定,國家公園局也修改相關政府合約創造需求,因為有前景便有更多人願意投入市場。

    游象君說,新加坡對這工作重視程度跟台灣落差很大,不只是培訓及專業認證考訓,工作後再補強、持續再訓練、再教育,更新觀念也是台灣應該學習方向。

    科學化管理每棵樹 建置樹木地圖

    新加坡不只是綠覆率在全球國家名列前茅,並且以地毯式建立都市林的基礎資料,再以科學化管理方式,建置官網及APP,讓民眾都能查詢每一棵都市林的狀況,內部也可隨時並更精準追蹤樹木狀況。

    新加坡建置樹地圖,讓民眾可以查詢資訊。照片取自treesSG網站


    新加坡政府是2018年就建置「trees.sg」網站,記錄全市50多萬棵樹籍資料,民眾還可在網站的樹地圖(Tree Map)標記自己喜歡的樹,上傳更新這棵樹的照片分享,也使得樹地圖進一步可作為生態旅遊指南、運動、休憩、環境教育等用途。

    同樣都市地狹人稠,新加坡的成功案例,證明台灣要打造森林城市,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缺乏百年遠見,如何將「城市綠化」納入重要政策及長期規劃,提撥更多預算並且落實執行,尊重專業人力培育及更強硬嚴格的規範,台灣城鄉街道未來景觀是百年的行道樹成群才有可能實現。

    洪敏隆 報導
    出版時間:2023-05-02 07:20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