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明年完工 國衛院:有助掌握全球疫情

    2025-10-10 20:35 / 作者 林佳鋒
    總統賴清德國慶演說提到,「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將在明年完工,國衛院表示有助於台灣掌握全球疫情脈動。廖瑞祥攝
    總統賴清德今天(10/10)在國慶演說中指出,明年「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NIDB, 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Bank)將完工,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表示,NIDB將成為台灣重要感染病研究基礎,掌握全球疫情脈動,推動防疫科研與國際合作邁向新里程。

    司徒惠康解釋,NIDB構想源於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當時學術界與生技業者為研究感染者免役反應、抗體變化及病毒動態,須取得患者血液及檢體,但因嚴格的負壓隔離病房規定,取樣不易。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建議,由國衛院統籌建立全國性平台,系統性收集血液、鼻咽分泌物、唾液等檢體,作為研究與開發的基礎。國衛院在同年8月向衛福部提出更長遠的規劃,決定建置涵蓋各類感染病原的國家級資料庫。

    司徒惠康說,這個資料庫不限於新冠病毒,也包括細菌、黴菌及真菌等多種病原。國衛院已經與疾管署簽約,破除法規限制。疾管署有公權力可以收集醫療院所第一線的檢體,但原本只能用於診斷與公衛防治,新協議允許疾管署將檢體合法轉移至國衛院,供更廣泛的研發使用,例如開發新藥、疫苗及快篩試劑。

    司徒惠康提到,國衛院已與兩大國際組織建立合作,正式成為「國際菌種聯盟」及「亞洲菌種聯盟」成員。國際菌種聯盟有近80個國家,超過100個機構參與,總部在荷蘭;亞洲菌種聯盟約35個機構加入,總部在日本。透過加入國際平台,台灣可將國內特有的菌株、病毒株存入國際聯盟,也能從國際組織取得重要病原資料。

    司徒惠康強調,未來重大疫情必定不會只影響單一國家,透過跨國資料共享合作,台灣能更及時掌握病原資訊,對於強化防疫韌性相當重要。
    林佳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