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斌。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提供
「超人醫師」徐超斌於9月19日病逝,生前積極推動南迴醫院興建。南迴基金會今(19)日發出新聞稿宣布,將暫緩建院計畫,轉而將有限資源投入更能長久支撐的行動醫療模式,以務實方式回應南迴地區的實際醫療需求。
南迴基金會今日中午沈痛證實「超人醫師」徐超斌因病於9月19日安息主懷。基金會表示,為了感念徐醫師的心意與奉獻,基金會將於台北與台東舉辦紀念會,邀請親友、病人及所有關心他的朋友齊聚一堂,共同追憶、傾聽與分享,讓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他留下的溫暖與力量。相關日期與地點將於確認後另行公告。
不過,徐超斌生前所積極推動南迴醫院興建,南迴基金會今日晚間發出新聞稿,指出「決議暫緩建南迴醫院」,強調是將有限資源投入能更長久支撐的行動醫療模式,務實回應南迴的真實需求。
基金會指出,秉持「可近、即時、安全、平等、健康促進、共組醫療團」六大核心目的,致力於填補臺灣偏鄉醫療與長期照護的缺口,確保居民的生命安全與健康需求得到保障。最終希望與既有醫療機構建立緊密合作,形成互相支援的醫療團隊,提供最適切的急性與慢性醫療照護。
基金會說明,原先的最大任務是籌建南迴醫院,「然而,在病患基數不足、醫護人力有限的現實下,必須反思:蓋醫院真的是唯一的答案嗎?」,故經過審慎評估,基金會決議暫緩建院,將有限資源投入更能長久支撐的「行動醫療模式」,務實回應南迴的真實需求。
基金會也透露南迴行動醫療計畫三部曲布局,包含南迴居家護理所(2021年8月成立),以居家護理走進病人家中,讓「客廳成診間、臥房變病房」,解決偏鄉交通不便;南迴診所(2023年6月正式營運),設於臺東縣大武鄉,以「定點門診」與「居家醫療」雙軌並行,並與臺東、高雄醫療機構建立轉介與支援網絡;未來將持續擴大「行動醫療」規模,發展出跨區域、跨機構的醫療合作網,逐步建構完整的偏鄉醫療模式。
基金會董事長李靜蘭指出:「我們要追求的醫療平權,不是口號,而是讓偏遠的南迴四鄉居民,透過資源整合獲得應有的照護」,她強調,唯有同時滿足人才培育與合理薪資兩大條件,才能讓醫護人力不再只是偏鄉的過客,而是長期穩定的守護者。
基金會強調,「愛,不是我們要去的方向,而是我們出發的地方」,在實踐夢想的過程中,南迴基金會發展出一套符合偏鄉特色的醫療模式,並誓言讓「南迴模式」成為台灣偏鄉醫療的典範。未來將把這份經驗複製到全台更多未被看見的角落,讓醫療曙光普照偏鄉,實踐「始於南迴、終於環島」的願景。